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646 题号:1140334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源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的高山冰川,河水主要来自上游山区,中下游进入平原沙漠地带后,水量减小。

材料二:乌兹别克斯坦(图中M国)利用流经该国的阿姆河、锡尔河大规模发展棉花种植,因其盛产棉花,故有“白全之国”的美誉,棉花种植历史已逾两千年。但是2016年始,乌兹别克斯坦计划未来五年减种10%的棉花,以保证小麦、水稻等粮食的供给和改善当地恶化的生态环境。

材料三:下图为中亚部分地区简图。

(1)指出阿姆河中下游河段水量减小原因。
(2)简要评价乌兹别克斯坦种植棉花的自然条件。
(3)从生态环境方面说明乌兹别克斯坦减少棉花种植的原因。
(4)为了防止阿姆河、锡尔河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居延海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泊。该地区年均气温为9.1℃,年均降水量仅为34.5毫米,年均水面蒸发量为1444毫米。历史上的东居延海是一片水草丰美、物产丰饶的绿洲,被称为“大漠明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黑河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湖泊不断萎缩,到1992年彻底干涸。为遏制黑河下游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国家于2000年紧急启动了黑河干流水量跨省(区)调度,于2002年7月将黑河水调入干涸10年之久的东居延海。下图为东居延海1985年和2016年矿化度分布图。(注:矿化度指水中的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及各种钠盐等的总和。一般用1L水中含有各种盐分的总量来表示,单位为mg/L或g/Lo)



(1)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东居延海的矿化度不断升高,试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其原因。
(2)分别描述东居延海1985年和2016年湖水矿化度的分布特点,并指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3)20世纪50年至90年代,东居延海不断萎缩并改变了湖区周围的土壤状况,指出土壤状况的变化对当地植被的影响。
(4)说明将黑河水调入东居延海对东居延海及周边地区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2021-05-27更新 | 30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行山纵贯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之间,距今7000万年前的“燕山运动”使太行山地区发生了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在方言中,横切山脉使山脉中断的河谷或山谷称为“陉”,太行山东坡多东西向的陉,古称“太行八陉”。

材料二: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全长约2200km,途经或邻近35处自然保护区,是华北民众走向自然荒野的最近平台。近年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加强沿线自然保护区建设,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为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的长期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材料三:太行山深处隐藏着一处规模宏大的旱作石堰(石头垒起的田埂)梯田,从山脚层层叠叠直达山顶,被联合国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村内梯田出现明显撂荒现象。


材料四下图为太行山区域略图。

(1)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太行八陉”的形成条件。
(2)评价太行山森林步道途经或邻近自然保护区产生的影响。
(3)结合图文材料,说出石堰梯田分布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专家呼吁当地保护梯田等传统农耕系统,说明其必要性。
2023-05-15更新 | 34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形态高陡的堆积体在外界因素诱发下,发生整体形变并向低处流动,产生碎屑流。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流域内某沟谷范围,甲地的基岩上常覆有深厚的碎屑物质堆积体。在气候变暖湿的背景下,2018年甲地曾出现了大规模滑坡现象,并产生碎屑流。碎屑流远距离流动后,阻断乙河道,形成堰塞体(类似大坝的挡水体),并在堰塞体的上游出现一个堰塞湖。


   
(1)结合地形特征,简述甲地碎屑物质堆积体的形成过程。
(2)分析气候变化对2018年甲地滑坡及碎屑流形成的影响。
(3)运用水量平衡原理,分时间阶段阐释堰塞湖形成后湖水水位的变化。
2023-06-10更新 | 6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