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下图为青藏高原某高山草甸某坡面的牧草生长季在不同海拔高度的气温、土壤温度和湿度多年变化情况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图能明确反映该高山近年来气候变化的特征是
A.变冷B.变暖C.变干D.变湿
2.该高山草甸生态环境脆弱,若当地牧民在此过度放牧可能导致
A.昼夜温差增大
B.土壤湿度增加
C.气候变得冷干
D.土壤温度下降
3.图中海拔 3600m 处坡面的 20cm 土壤湿度相对于其他海拔高度的土壤湿度明显变大,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A.气温较低,蒸发量小
B.海拔较高,降水量大
C.坡面平缓,径流下渗
D.土温较高,冻土解冻
2019-03-31更新 | 53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推荐2】在塔里木河下游某河段的河漫滩及两岸的低阶地,生长着胡杨(乔木)、柽柳(灌木)、芦苇(草本)和骆驼刺(草本)等12种植物群落,这些荒漠植物的物种及生长量与地下水埋深密切相关。下图示意该地区总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的变化情况,地上生物量是指植物的枝、叶、花等在土壤以上的生物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     
A.草本的地上生物量远大于乔木
B.总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300米范围内,300米外大幅度减少
C.总地上生物量整体随地下水埋深增加而减小
D.在距离河道1300米左右,草本的地上生物量急剧减少
2.距河道300米范围内分布较多胡杨,主要是因为胡杨(     
A.需水量大B.群落种类多C.适宜生长在阶地上D.根系最为发达
3.随距河道距离的增加,草本生物量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和地下水埋深B.光照和土壤肥力
C.土壤肥力和地下水埋深D.草本需水量和地下水埋深
2021-05-03更新 | 505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读1961—2004年我国宁夏暴雨次数空间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知,20世纪90年代前后宁夏暴雨次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点有
①发生次数总体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②宁夏中部地区暴雨次数少
③暴雨高发区位于南部六盘山东南山麓
④暴雨主要集中在夏季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下列地点中,20世纪90年代前后暴雨次数变化最小的是
A.贺兰山B.银川C.西吉D.麻黄山
3.西吉暴雨次数偏少的原因可能是
A.气温较高,水分蒸发旺盛B.位于背风坡,水汽难以凝结
C.深居内陆,水汽来源较少D.缺少冰雪融水,水汽含量较少
2019-07-08更新 | 3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