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镇化 > 城镇化概念及意义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1 题号:12281318

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是判断城市收缩的主要指标。下图示意2019年中国收缩城市研究基本态势调查情况。下表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种类的城市,其对应框内的数字,依次代表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数量指数、用地面积指数;各指数均采用1~5的等级,数字越大,在全国的地位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总量指数用地面积总量指数城市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总量指数用地面积指数城市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总量指数用地面积指数城市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总积量指数用地面积指数
1980年221435433344
2019年544324333434
1.图中被提及的东北地区城市属于表中四种类型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东北收缩城市的出现带来的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B.房价、物价上涨
C.人口对耕地压力减轻D.机械迁移率为负值
3.图示广东省区域城市收缩的主要类型与主要原因是(     
A.甲生态环境严重破坏B.乙行政区化的调整
C.丙矿产资源接近枯竭D.丁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农村空心化是指城乡转型发展进程中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向外扩展,导致村庄用地规模扩大、原宅基地闲置废弃加剧的一种不良过程。“推拉理论”是解释人口迁移成因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形象地揭示了城乡之间人口流动的机制;收入、投资、非农就业等是推力因素,乡土观念、邻里关系等是拉力因素。读“农村空心化演进的生命周期”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农村空心化分出现、成长、兴盛和衰退(转型)等阶段,以下有关我国农村空心化演进的分析正确的是
A.我国农村空心化现象出现在建国初的土改时期
B.农业收入的提高及生育高峰人群的成家立户,推动农村空心化进入成长期,村庄规模扩大,宅基地及房屋长期空置
C.兴盛期中农村宅基地及房屋长期空置的形成与农村的非农化转移及人口流动有密切关系
D.衰退期中,农村多剩下妇女、儿童、老人留守,经济衰败
2.当今,我国新农村的建设与农村空心化的调控是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统一体。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A.空心村整治还田,构建现代农业园,发展高效农业
B.引导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C.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集聚,集中发展第三产业
D.扩大城镇一集镇一中心村规模,形成等级有序、布局合理的城乡一体化网络体系
2016-12-12更新 | 128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许多城市建设了新区、新城,但有些新城“白天鲜见人,晚上少亮灯”。根本原因是这里(     
A.人口大量逃离B.人口迁往农村、小城镇
C.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D.环境污染严重
2022-08-29更新 | 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图中箭头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口、资金、技术、产业流动方向。据此回答下题。

该图表示的具体含义为(     
A.逆城市化B.郊区城市化C.集中城市职能D.分散城市职能
2020-09-29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