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外力作用 >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671 题号:12590316

潮沟是在河口和淤泥质海滩的潮间带上常见的一种地貌(下图),潮沟形状如树,也被称为“潮汐树”,主干(“树干”)朝向海洋,树枝状分杈(“树梢”)朝向陆地,潮沟存在时间各异,有的几十年,有的仅几小时、近年来,海岸大面积被围垦对潮沟产生严重威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潮沟的形成主要受(     
A.风力侵蚀作用B.河流堆积作用
C.海浪侵蚀作用D.流水溶蚀作用
2.相比潮沟的“树梢”,“树干”位置更易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树干”段(     
①沙质海滩,风蚀作用强②少盐沼植被保护   
③汇水量更多④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⑤广滩黏土含量少⑥受人为影响
A.①④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⑥
3.海岸大面积被围垦,潮沟减少(     
A.向陆地输送的浮游生物减少B.向海洋输送的营养物质增加
C.近岸洋流方向发生显著变化D.沿海滩涂上生物多样性增加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甲乙一线为高原面上发育的古河流,经地质作用古河流被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内流河,最终通天河上游的丙支流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下图示意长江源水系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源水系演变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2.古河流被分割成内流河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滑坡堰塞C.泥沙淤塞D.断裂下陷
3.丙支流溯源侵蚀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变化B.冰川刨蚀C.干流下切D.冻土消融
7日内更新 | 135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拦门沙是位于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现实生活中,河口拦门沙的动力因素很复杂,但主要由河流径流与海流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时期拦门沙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径流量大B.与甲相比,乙时期河口区盐度较低
C.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含沙量小D.与乙相比,甲时期河口区水位较高
2.若该河口位于我国华北地区,那么由乙时期到甲时期的转变最可能出现在
A.3月B.5月C.7月D.9月
3.河口拦门沙对河口两岸居民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①阻碍水流,不利于泄洪排洪       ②拦截河流泥沙,净化河口水质   
③淤塞河道,不利于航运安全       ④阻碍鱼类洄游,生物量减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0-04-18更新 | 212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的拉布拉多半岛(如下图),湖泊、沼泽众多,有高原湖泊之称。属于前寒武纪时期古陆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拉布拉多半岛中部分布众多湖泊,其形成原因是(     
A.冰川侵蚀成湖B.地壳断裂下陷C.火山口储积水D.滑坡成堰塞湖
2.拉布拉多半岛中南部的自然带为(     
A.苔原带B.落叶阔叶林带C.针叶林带D.温带草原带
3.甲海域冬季渔业作业常遭遇的天气状况(     
A.台风频袭B.冰山漂移C.狂风暴雨D.海雾频发
2024-03-15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