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农业发展 > 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东北地区黑土开发的问题与措施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26 题号:1298378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豆原产于中国,性喜光喜暖,以通气透水的壤土最为适宜。低于14℃不能开花,温度过高会使植株提前结束生长。巴西的气候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并不适合大豆的生长。20世纪50年代,巴西引进美国大豆新品种,通过技术改良使得大豆可以在热带甚至赤道地区正常生长。下图为2017年国际大豆产销流示意图。



材料二:我国部分大豆产区生产能力评价指标数据表。

产区总产量(104t)总播种面积(103hm2单位面积产量(t/hm2总产与粮食总产比%总播种面积与粮食总播种面积比%单位面积农机耗能(kW/hm2公众认可度
内蒙古130.9705.41.865.5812.725.678.11
黑龙江529.93137.81.690.10.273.569
安徽113.4900.51.260.040.148.546.67
江西20.997.82.140.010.0311.493.78
四川51223.12.290.020.035.325

材料三:为推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各地积极探索适宜的生产模式,大豆间套作在我国南方普遍采用,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株、行间播种大豆。四川采用玉米—大豆套种模式取代玉米—甘薯套种,采用免耕、秸秆覆盖栽培。玉米—大豆套种栽培利用玉米植株高、叶宽大,易存留水的特点,可以有效阻挡土壤水分蒸发,而大豆的根系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又有利于玉米生长。


(1)与美国相比,分析巴西的大豆出口市场优势。
(2)说明巴西大豆引种成功的主要经验。
(3)在有政策保障的前提下,请分别列举黑龙江省、江西省大豆安全生产的举措。
(4)分析四川地区大豆—玉米套种的意义。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广义黑土地包括黑土和黑钙土等。50年代始,超强度利用使得坡地处的黑土侵蚀严重;小马力拖拉机频繁作业,翻耕多深度浅,出现变“硬”的问题。21世纪初,实施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新技术,该技术是采取大马力机械将收获、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次性完成,地上茎叶和地下根自然腐烂,土壤结构转好,第二年春季用免耕播种机进行播种,两年免耕后第三年对土壤进行深松。

材料二:图1为东北黑土分布。图2为初雪时秸秆覆盖照片。表为东北黑土部分指标变化。


指标时间开垦前开垦50年后采用新播种技术后
有机质含量(克/公斤)50-6033-7741-80
腐殖质层厚度(厘米)30-7025-3028-38
平均重量(克/立方厘米)0.741.081.02

(1)坡地处的黑土侵蚀严重的主要季节是____、____。简析新技术能减轻黑土侵蚀的原因。
(2)说明农民采用该项技术种植玉米成本费减少的理由。
2021-04-22更新 | 7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黑龙江三江平原腹地,未开垦前是一片沼泽地,荒草丛生,“十年九涝”的自然环境让小麦生产鲜有收成,后来,当地人用“以稻治涝,,的方式变劣势为优势。现在,这里的良田以水稻种植为主,但由于长期依赖地下水灌溉,近几年,这里地下水位不断下降,为保护地下水资源,当地开始兴建四大灌区,目前70%的水稻田都可以利用优质江水灌溉。

下图示意建三江位置和范围。



(1)分析建三江开发前“十年九涝”的原因。
(2)说明建三江黑土地肥沃的形成原因。
(3)简述兴建大型灌区对建三江地区的意义。
2020-10-25更新 | 16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研人员在广西典型喀斯特峰丛山地开展了生态重建试验。在水土保持方面采取工程、林草、农艺等措施,实施土地整理,保水蓄水。例如,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既考虑地貌结构,又考虑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注意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下图),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对一些居住分散或者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实施异地生态移民。



(1)分析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结构与地貌的关系。
(2)就“如何提升我国西南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这一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0-12-31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