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选修地理 > 环境保护 > 生态环境保护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2 题号:1298670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因养殖和观赏需要,我国引入的外来物种日益增多。为了管控物种入侵风险,2021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正式引入“非法引进、释放、丢弃外来入侵物种罪”,填补了法律空白。《刑法》第三百四十四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非法引进、释放或者丢弃外来入侵物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从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实际出发,简要论证以上立法的必要性。
2021·四川广元·三模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成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该地区是我国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自然宝库,也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湿地。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2005年起该区域开始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止2011年底完成共10140户,55773人的藏族牧民生态移民任务。下图示意三江源地区简图,下表示意1980年至2010年间三江源土地利用类型及比例变化。


年份
类型
1980年1995年2010年
林地4.31%3.92%4.28%
耕地0.56%0.62%0.66%
水域5.34%4.70%%5.35%
建设用地0.04%0.04%0.04%
未利用土地22.23%20.01%22.34%
低覆盖度草地36.78%42.98%36.97%
中覆盖度草地25.30%23.92%24.68%
高覆盖度草地5.44%3.82%5.67%

(1)湿地一般是指地表过湿或经常积水,生长湿地生物的地区。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三江源地区湿地面积广布的原因。
(2)描述1980年至1995年间三江源地区草地的变化情况,并推测产生这种变化的人为原因。
(3)简要说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对当地自然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
2023-02-26更新 | 20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山地丘陵区修筑高速公路过程中,由于开挖山体造成大量路堑边坡,导致边坡原生态植被不同程度破坏,如.何使其恢复是公路生态恢复中的难点。边坡坡向差异会造成不同受光面气候生态因子的不同,进而对坡面土壤产生较大影响,形成两种不同的生态环境,最终影响坡面恢复植物的生长效果。某地理科考团队选定京沪高速公路济南至莱芜段部分边坡作为实验研究区,通过分析不同受光坡面生态环境及植被生长状况差异性,为边坡生态植被恢复工程的实施提供指导性意见。下图为实验研究路段结构及边坡土壤硬度、水分含量统计。



(1)判断因受光面不同导致环境差异显著的干湿地区并说明原因。
(2)描述甲、乙边坡土壤硬度、水分分布异同点。
(3)推测该路段甲、乙坡面自然植被生长状态。
(4)列举甲、乙边坡在实施植被恢复中应注意采取的措施。
2020-08-16更新 | 12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

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
2019-06-08更新 | 64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