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人口 > 人口的空间变化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6 题号:13068159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大、数量多,而且地区差异明显。下图是我国2015年底~2019年底广东省及甲、乙、丙三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迁移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浙江、青海、黑龙江B.浙江、黑龙江、青海
C.黑龙江、青海、浙江D.黑龙江、浙江、青海
2.2015年底~2019年底,广东省人口迁入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自然环境优越②城镇化率高③落户政策宽松④经济较发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1·全国·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2021年7月,经济以钢铁工业为主的攀枝花发放育儿津贴,以500元每月的标准补贴二孩、三孩生育直至3岁,属全国首创。下表为攀枝花和成都人口普查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2020年常住人口(万)2010年常住人口(万)人口年龄结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
攀枝花121.22121.4114%66.24%19.76%
成都2093.781404.7613.28%68.74%17.98%

1.攀枝花与成都常住人口的变化差异,反映两地(     
A.年龄结构差异B.城乡建设差异C.出生人口差异D.经济社会差异
2.攀枝花发放育儿津贴,主要目的是(     
A.吸引周边人口迁入B.缓解居民就业压力
C.促进人口均衡发展D.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为了更好地激发生育意愿,攀枝花还可以(     
①取消计划生育②降低育儿成本③降低结婚年龄④延长陪护假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4-15更新 | 45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浙江X村是一个拥有40多户人家的自然村,房屋依山而建,多为黄泥墙、木头窗的土胚房。20世纪90年代,不少村民离开X村迁往周围城市,秀美山村一度成为“空心村”。随着2014年X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当地政府组织修缮、改造原先闲置破损的房屋,村貌焕然一新,现已成为“城里人的第二居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90年代,村民迁出主要是由于X村与周围城市(     
A.出现区域产业分工B.信息通讯条件改善C.环境质量差异增大D.收入水平差距扩大
2.X村“村貌焕然一新”主要得益于(     
A.木材加工业的复苏B.乡村旅游业的兴起
C.现代农业基地的建立D.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
3.X村在改造闲置破损房屋时仍保留黄泥土胚房风貌,是为了(     
A.节省修缮成本B.减少生态破坏C.维持景观和谐D.改善居住条件
2021-07-09更新 | 41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境内的柴达木盆地自然景观奇特、矿产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来,资源得以开采利用。近10余年旅游业发展迅速。下表显示该地不同时期常住人口数量。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19491990200020102020
人口(万人)1.6031.2333.2049.8646.82
1.该地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增长率高B.农业土地开垦C.生态环境改善D.矿产资源开发
2.旅游业发展对该地人口特征的影响包括(     
①常住人口快速增加②流动人口规模扩大
③男女性别比达到平衡④第三产业从业人口比重增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4-05-31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