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镇化 > 城镇化概念及意义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3099826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我国的城市化,2000年以来,我国坚持大中小城市、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读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1980—2013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示意图(下左图)、1990—2013年常住人口变化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列小题。



1.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1990—2013年常住人口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市增长速度最快B.江苏9市增长速度最快
C.浙江8市增长速度最慢D.安徽8市无增长
2.依据图1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衡B.城市环境问题严重
C.城镇化速度过快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0-21高三下·辽宁·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下图示意某工业集中区的“城中村”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中村”居民就业方式的变化是(     
A.农民全部转化为工人B.建筑工人比重不断上升
C.体力劳动者比重增加D.从事商业活动人数增加
2.2002年后,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     
A.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B.城市郊区化的发展阶段
C.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D.“虚假城市化”发展阶段
2021-05-09更新 | 55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推荐2】“就地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在原有的居住地,通过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完善基础设施,改变生活方式,过上和城市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城镇化的一种新趋势,该地区“就地城市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B.中心城市人口压力加大
C.劳务输出数量增多D.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
2021-05-07更新 | 6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近几十年以来,该区域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图左、图右分别是1985年和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利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的优越自然区位是(     
A.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B.气候湿润,旱涝灾害多发
C.水网稠密,内河航运便利D.矿产丰富,开采历史悠久
2.1985~201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的主要动力(     
A.人口迁入B.交通改善C.经济发展D.生态优良
2021-02-01更新 | 87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