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乡空间结构 > 乡村的土地利用及空间结构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393 题号:13833879

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的理念。下表示意我国不同阶段合村并居的主要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合村并居类型主要模式农村居民点变化
行政村合并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主要形式,延续至今迁移式合并统一进行村庄建设规划,促进农民集中居住
固定式合并行政区划合并调整。一般不涉及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通过长期引导促使居民点集中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2005年至今的主要形式农民带地进城模式拆迁农村居民点复基为农地,农民用宅基地换房,进城居住
中心村和社区建设模式拆迁农村居民点复基为农地,农民安置在中心村或社区居住
1.实施“迁移式合并”有助于(     
A.控制乡村用地规模B.降低乡村人口密度
C.降低乡村服务等级D.加剧乡村之间竞争
2.四种“合村并居”模式中,缓解乡村“空心化”见效最慢的是(     
A.迁移式合并B.固定式合并
C.农民带地进城模式D.中心村和社区建设模式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图示意1992-2020年我国某乡村聚落中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强度的变化(面积大小反映人类活动的强度)。村落中A处为家庭工厂集中区,B处为新建住宅居住区,C处为传统古建筑居住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2-2012年,新建住宅居住区人类活动强度变化主要得益于(     
①工业发展②农业发展③公路运输发展④水路运输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2012-2020年,传统古建筑居住区人类活动强度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人口大量进城务工B.乡村聚落人口老龄化
C.农业种植方式变化D.乡村民俗旅游业发展
3.1992-2020年,该乡村聚落不同区域人类活动强度变化的主要推动力为(     
A.产业结构的调整B.能源供应的变化
C.惠农政策的实施D.城市工业的发展
2022-02-23更新 | 36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乡村“产居一体”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乡村的工业生产与居住活动在空间分布上相互混合。下图示意浙江某山村“产居一体”单元模式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山村“产居一体”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土地B.运输C.集聚D.市场
2.该山村单元模式发生变化,主要是为了(     
A.吸引外来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B.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生产效率
C.调整产业结构,扩大产业的规模D.改善乡村生态,提升人居品质
2023-01-09更新 | 119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表是亚洲四个国家国土构成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耕地(%

牧草地(%

森林(%

其他(%

21.8

8.5

59.2

10.5

12.9

1.2

68.2

17.7

3.0

3.6

3.7

89.7

0.8

82.5

6.5

10.2


1.结合所学知识,判定①、②、③、④分别是(     
A.蒙古、柬埔寨、阿联酋、日本B.柬埔寨、日本、阿联酋、蒙古
C.蒙古、日本、阿联酋、 柬埔寨D.柬埔寨、蒙古、阿联酋、日本
2.有关四国森林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木材主要出口到印度尼西亚B.②国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出口量大
C.③国因森林过渡砍伐,林地比重小D.④国森林比重小,主要是因为气候干旱
2021-04-28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