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区域产业活动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715 题号:15089396

传统基塘农业水陆比例一般为6:4,基上种植蔬果。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某村的传统基塘农业生产已严重退化,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为此,该村提出发展“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如下图)、建设特色田园美丽水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该村基塘农业中“基”减少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空间扩展B.蔬果需求减少C.养殖空间扩大D.绿化用地增加
2.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相比,“有机一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有利于(     
①扩大水产业规模       ②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降低饲料成本       ④提高产品品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22高二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7]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2019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他在讲话中给河南这个农业大省提出了新要求:“……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有新担当新作为。”完成下面小题。

1.“粮食安全的重任”说明了农业是
A.“经济发展的先行官”B.“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C.“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D.“发展经济的助推器”
2.河南省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但却不是我国商品粮基地,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地形崎岖水热条件的限制较大B.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模式
C.农村人口外出打工劳动力短缺D.农业科技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
3.为实现“稳步提高粮食产能”的目标,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发展乡镇企业B.发展多种经营C.改善乡村环境D.加大技术投入
2020-06-13更新 | 17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2023-01-22更新 | 196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近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     
A.纬度、地形B.纬度、海陆
C.土壤、地形D.土壤、海陆
2.对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最大的农业技术是(     
A.麦种培育B.无人播种C.智能收割D.粮食储运
2024-02-21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