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中国地理 > 认识省际区域 > 黄土高原 > 黄土高原的成因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1 题号:15108328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也是几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诞生地和延续地。黄土高原的不同部位黄土颗粒大小有明显差异,可以分成粗细不同的颗粒带,下图示意从戈壁到黏黄土的不同颗粒分异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区域不同黄土颗粒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地区共有五种颗粒带B.同一颗粒带大致沿经线延伸
C.从东南向西北,黄土颗粒粒径逐渐变小D.鄂尔多斯高原属于沙漠颗粒带
2.如果某个时期气候变得干冷,则该时期黄土高原地区(     
A.黄土高原范围扩展到秦岭以南B.土壤腐殖质含量较高
C.黄土沉积层较厚D.石漠化现象更为严重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形成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对应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沉积 风力侵蚀B.风力搬运 流水侵蚀
C.风化作用 冰川侵蚀D.风力沉积 流水侵蚀
2019-09-02更新 | 143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和黄土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粒径分带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颗粒(     
A.自西北向东南由粗变细B.自西北向东南由细变粗
C.自东北向西南由粗变细D.自东北向西南由细变粗
2.图示黄土颗粒分布特征可作为黄土高原是由(     
A.风力侵蚀形成的证据B.流水堆积形成的证据
C.风力堆积形成的证据D.流水侵蚀形成的证据
2023-02-16更新 | 263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在第四纪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黄土高原西部的大陆内部地区大片沙土裸露,在西北风的作用下,被搬运至黄土高原地区。最终黄土高原地区堆积了厚厚的黄土。图示意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风力堆积D.流水搬运
2.黄土高原的堆积物(     
A.表层颗粒物较粗B.东南侧颗粒物细C.西北侧更湿润D.土质紧实坚硬
3.造成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主要外力是(     
A.流水B.冰川C.风力D.植物
2022-12-14更新 | 1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