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镇化 > 城镇化概念及意义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3 题号:15143834

半城化地区是一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过渡性的地域类型,半城市化地区聚落空间格局的演化不仅受城市化等外部力量的驱动,也受村民就业方式等变化的影响。康社村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大学城内,是大学城建设中保留下来的村落,为多所高等院校所包围的一处典型半城市化地区,下图表示康杜村半城市化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演化情况。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能正确表示康杜村居民就业方式的是(     
A.甲—农民乙—工人丙—房东丁—店主
B.甲—农民乙—店主丙—房东丁—工人
C.甲—工人乙—农民丙—店主丁—房东
D.甲—工人乙—房东丙—农民丁—店主
2.2001年后,康杜村半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     
A.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B.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
C.城市化发展的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1】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水平进程明显加快,目前个别城市已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A.城镇的经济结构B.城镇的等级规模
C.城镇建设用地所占的比重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经济发展快
C.人口基数大D.进城务工人员大量增加
3.逆城市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不高B.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
C.大城市住房日益紧张D.乡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2021-06-29更新 | 91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常住人口是指居住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2020~2023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常住人口数量(万人)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省区最可能分别位于(     
A.东北地区、中部地区B.西部地区、东部地区
C.中部地区、西部地区D.东部地区、中部地区
2.图中甲、乙两省区数据表明(     
A.甲省区城镇辐射功能更强B.甲省区环境承载力更大
C.乙省区人口自然增长更快D.乙省区产业结构更优
3.导致两省区城镇化率产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历史文化B.政策因素C.经济水平D.生态环境
2024-05-31更新 | 4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读“我国1982~2007年土地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对比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82~2007年,我国(     
A.城市人口和城市面积正逐渐增加B.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变化趋势相反
C.城市化水平增速缓慢D.总体看,城市面积增幅等于城市人口增幅
2.据图信息不能推测1982~2007年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问题的是(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男女比例严重失衡D.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2021-11-07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