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 题号:15204363

风吹雪是一种由气流裹挟搬运分散的雪粒,并在弱风区不断堆积的现象,风吹雪的大小与气温、风速、地面粗糙程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对交通运输产生严重影响。图是“日本北海道西海岸某风吹雪路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行道树成排种植在临近路基(甲和乙)上,结果道路积雪严重,原因最可能是(     
A.行道树导致当地气温降低B.行道树涵养水源,降雪较多
C.行道树减缓了风速,雪粒在路面大量堆积D.行道树上的大量积雪降落并堆积在道路上
2.若图侧汽车正往正南方向行驶,则风吹雪发生时,风雪流从(     
A.左前方袭来B.右后方袭来C.右前方袭来D.左后方袭来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为改善生态环境,山西省右玉县坚持植树造林。最初几年在荒山顶部植树生长良好,随后出现大量死亡。后调整为山腰平缓地带植树,获得成功。随着右玉县的植被恢复,造林区域的地表反照率(反射太阳辐射与入射太阳辐射的比值)及蒸散发(地面上植物的蒸腾与植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地表温度均发生了变化。下图示意造林后林区不同季节反照率和蒸散发以及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荒山顶部所植树木后期出现大量死亡,主要是因为山丘顶部(     
A.年降水量减少B.土壤肥力下降C.地下水位降低D.太阳辐射增强
2.造林区植被恢复后(     
A.促进光合作用,温室效应增强B.蒸散发增多,地表降温作用明显
C.反照率减少,地表降温作用明显D.反照率增多,吸收太阳辐射减少
3.造林后林区地表温度(     
A.上升,白天升温幅度大B.上升,夜间升温幅度大
C.下降,白天降温幅度大D.下降,夜间降温幅度大
2023-04-29更新 | 289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下径流增多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022-06-16更新 | 512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四川贡嘎山最高峰海拔7556米,该地区分布着豹和雪豹两种猫科动物。豹是典型的森林型封闭生境动物;而雪豹是一种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的动物,夏季可在3000~ 6000米的高山上见到,冬季多随着食物而迁徙下降至2000—3500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贡嘎山雪豹主要栖息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山地针叶林带和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混交林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
C.永久冰雪带和常绿阔叶林带D.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带和高山灌丛草甸带
2.据科学家观测,贡嘎山地区豹偶尔会进入雪豹的活动区域,其主要目的是
A.捕食猎物B.获取水源C.躲避天敌D.扩大领地
2019-10-29更新 | 8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