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选修地理 > 环境保护 > 生态环境保护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00 题号:1535470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鸟类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植被出现退化现象,而生活在该区域的部分鸟类,通过鸟喙及爪子在湖间带上挖掘创坑寻找底栖动物进行觅食活动,留下许多大大小小的凹坑(平均直径约为15~30厘米,平均深度约为5~10厘米)、影响潮间带的微地形,进而影响滨海湿地的植被格局。左图为黄河滨海湿地某植被退化区鸟类觅食后留下凹坑景观,右图示意该退化区鸟类改变前后相同面积不同微地形的平均种子保留量、幼苗定植量和成株存活量对比。



(1)分析鸟类觅食对黄河滨海湿地植被恢复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为该植被退化区人工干预植被修复提出建议。
【知识点】 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让学生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北京市某学校的老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开展农业实践活动——种植冬小麦。10月下旬某天,同学看到天气预警信息后迅速在麦苗上铺了一层薄膜,并用石头压住固定,如下图所示。



(1)推测同学最可能看到的天气预警信息,并说明学生铺设薄膜的主要目的。

冬小麦发芽前,田里的种子被喜鹊等鸟类大量啄食,同学们补种以后,依然被吃掉很多,让人既愤怒又无奈。同学们着急地四处收集解决办法,如蹲守打鸟、将补种的种子浸泡农药……


(2)大部分同学不同意采取这些做法,请从环保角度说明他们的理由。
2020-04-15更新 | 5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砒砂岩区集中分布在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的黄河两岸。砒砂岩虽为岩石,但常常为粉末状,几乎寸草不生。,经研究发现沙棘可在此地推广种植。沙棘耐干旱、耐瘠薄,根系发达,落叶丰厚,根瘤可以固氮,还能与落叶松、云杉、红柳、柠条等同生并长。
分析砒砂岩区人工种植沙棘的生态环境效应。
2018-03-27更新 | 9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图及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有关资料表明,全球约有30%的土地因人类活动而产生退化,每年流失土壤201亿吨。全世界每年在运输过程中遗撒到海洋中的石油高达1000多万吨,重金属数百万吨,还有很多的各种垃圾。较20世纪初期增加了25%;与此同时,空气中的颗粒物质、CO2、CO和硫化氢等污染物也在不断大量增加。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在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灭绝。

(1)分析说明图中下列字母反映的环境问题: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我国和世界土地荒漠化面积日益扩大,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

(3)我国北方春季常出现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和________;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正在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

(4)世界和我国均有大面积地区形成酸雨,其主要原因有(       )

A.工业排放废气       B.汽车排放尾气

C.建筑工地扬尘       D.家庭炉灶

(5)当前世界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__,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

2018-06-12更新 | 3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