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选修地理 > 环境保护 > 生态环境保护 > 湿地干涸及其恢复(旧选修)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27 题号:1567675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珠江三角洲低平的河流区域,古人挖沟排水,堆泥成垛,形成一处处台状高地。在垛基上种植荔枝、龙眼、黄皮等热带果树,故名“垛基果林”,是岭南传统农业文化遗产。广州海珠垛基果林湿地公园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是候鸟重要的迁徙地。改革开放之后,原有的垛基果林大多被弃置抛荒,生态功能退化。近几年,广州市通过疏伐垛基果林、拓展垛间水道、优化果林植被结构、恢复河流-沟渠网络等措施,对垛基果林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应。下图示意垛基果林湿地景观。



(1)分析古人挖沟排水,堆泥成垛的原因。
(2)分析适度疏伐果林对垛基果林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说明对河流-沟渠进行扩挖,实施生态清淤的原因。
2022·广东·二模 查看更多[8]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9月19日,航拍“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都昌水域,湖床变为茫茫草原。2018年9月1日~11月4日,江西省平均降水量为65.1mm,较常年同期偏少60%。期间平均气温为22.4℃,较常年同期偏高0.7℃。气候变化给鄱阳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大数据显示,近些年来,鄱阳湖进入枯水期的日期呈提前的趋势。为了保住鄱阳湖“一湖清水”的目标,江西省政府提出在乙处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下图为鄱阳湖地区略图。



(1)分析近些年来鄱阳湖提前进入枯水期的原因。
(2)指出甲处附近修建铁路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防御措施。
(3)说明在乙处兴建水利枢纽工程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2020-04-21更新 | 6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读“洞庭湖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B平原的名称是________
(2)简述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________。(至少答出三点)
(3)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的变化主要是________,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洞庭湖萎缩带来的危害及不利影响:________
(5)治理洞庭湖应该采取哪些措施:________
2019-11-11更新 | 47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唯一常年积水的浅水型淡水湖泊,是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被誉为“华北明珠”。白洋淀湿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不仅涉及到淀区本身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而且也与上游的水资源开发、植被覆盖以及水土流失情况都有很密切的关系。

简述白洋淀对维持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发挥的主要作用及周边地区发展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017-09-08更新 | 13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