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27 题号:1575734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大兴安岭南段的赛罕乌拉次生林以山杨、白桦为主,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高度干旱,导致大片树木死亡,最初形成枯立木,经过腐烂分解后在大风、暴雨、动物撞击等一些外在因素影响下形成倒木。林木死亡后具有快速更新的能力。研究发现,赛罕乌拉死亡林木的更新方式为萌生更新,即枯树的根系并未死亡,植物的地下茎或残留在地上的树桩依然有繁殖体存在,在合适的条件下能萌芽生长。其更新能力表现为倒木样地大于枯立木样地。下图示意赛罕乌拉次生林倒木样地的倒木倾向,细头指的方向是倒木的倒向。



请在图的左侧添加箭头示意该地常见的大风风向____,并分析倒木地更新能力强于枯立木地的原因____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积温是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作为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它影响了农作物的熟制。下图为东北地区积温统计图。


材料二:齐齐哈尔市克山县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全国首批食品安全示范县。克山县马铃薯生产始于清末,大约有100年历史,克山马铃薯产于于黑龙江省西北部,齐齐哈尔东北部,为小兴安岭伸向松嫩平原的过渡地带。薯型圆形或椭圆形,表皮麻纹、黄皮黄肉或白皮白肉,芽眼较浅,适宜鲜食菜用,口感较好,不宜断裂,克山县土豆营养齐全,是全国土豆的代表,享誉国内外。近年来,克山县已初步形成从种薯繁育、商品薯加工到市场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发展格局,小土豆变成了“金豆”,农民增收致富有“薯”光。



(1)简述材料一图示地区积温分布规律。
(2)分析气温特征对黑龙江省松嫩平原种植业的影响。
(3)简述齐齐哈尔市克山县马铃薯品质优良的原因。
(4)为克山县马铃薯农业更好的发展出谋划策。
2023-05-23更新 | 6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横断山脉中北段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碉房被称为“白藏房”(下图),属典型的土木结构房屋。当地农民在晚秋和早春,用附近山坡上的白垩土粉碎后加水搅拌成黏土,夯筑干燥形成墙体,墙体厚,房顶平整,内墙垂直,外墙向内倾斜,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每年收获季节,藏族同胞会将山上的白垩土(松软的石灰岩)粉末化,加水搅拌成白色土浆装入茶壶,从墙头向下浇灌,直到土墙变白,这被称为“白色灌礼”。

(1)分析藏族同胞选在晚秋和早春修筑白藏房的原因。
(2)简述当地自然环境特征与藏房特征的关联。
(3)分析当地“白色灌礼”习俗形成的原因。
2024-05-12更新 | 2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3】下图表示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是______,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______,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______,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_______。
(3)运用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原理,简要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2017-11-22更新 | 40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