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镇化 > 城镇化概念及意义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173 题号:16020262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曲线图”。



(1)城镇化也称城市化,一般是指____________(填“乡村”或“城镇”)人口不断向____________(填“乡村”或“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图中A、B两条曲线中代表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曲线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3)从图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就市化起步________(填“早”或“晚”),但目前发展速度________(填“较快”或“较慢”)。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北京新城建设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部分特大城市把新城规划建设作为优化区域空间发展、应对“大城市病”的重要举措,着力提升新城在区域内的辐射服务能力。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国家规划建设北京通州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两项战略举措,将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材料二:雄安新区于2017年4月1日设立。2018年11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开始正式东迁,入驻通州城市副中心,首批将有4万人迁入。通州城市副中心以快速发展为首要任务,同时辐射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未来将建设成为新时代和谐宜居的精品城市。


(1)“五环之歌”反映的是北京城市空间分布呈一环一环地不断向四周扩展的特点。这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河流分布B.平原地形C.气候类型D.地理位置
(2)城市森林公园则是通过模拟自然来恢复自然,让城市居民能融入自然。2018年起,北京城区开始建设城市森林公园,园内地面由园林树木修剪下来的树枝打碎后压制而成。北京城市森林公园实现“让城市居民融入自然”的可行措施是(     
A.种植常绿阔叶林B.建设木质休闲道
C.开辟自然保护区D.经常修剪旁生枝叶
(3)以下传统民居中能体现长幼有序的家庭文化特色的是(     
A.北京老城的四合院B.苏州人家尽枕河
C.黄土高原的窑洞D.青藏高原的石砌碉房
(4)图中能反映出北京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选项是(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道路密度增加D.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5)请列举北京的“大城市病”:____________
(6)通州快速发展的首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改善B.科学技术发展C.矿产资源开发D.国家政策支持
(7)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北京市(     
A.扩大城市规模B.丰富城市职能C.改善城市环境D.提高城市等级
(8)雄安新区的建设将提高该区域的城镇化水平,分析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该区域的有利影响。
2023-12-24更新 | 12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读下表,完成下列要求:
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年份(年)城市人口(亿人)农村人口(亿人)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亿人)农村人口(亿人)城市人口比重(%)
19201.15.616.41.510.712.3
19403.64.842.91.613.6
19604.86.144.03.615.618.8
19807.964.26.225.919.3
200011.14.471.62024.445.0

(1)将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注意有两处空缺)。
(2)根据表中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画出1920年至2000年发达国家(用实线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用虚线表示)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的折线图。

(3)从表中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比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          ,水平 ,目前发展速度 于发达国家。
2010-05-10更新 | 825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读“某城市1970年、1992年和2012年相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图反映了该地区的______过程。该过程的特点是:______人口迅速增加、乡村人口减少,______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农业用地不断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该城市1970-1992年的变化体现在城市规模扩大,城市______区增加,新出现了______区(功能区)。
(3)1992-2012年该城市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郊区出现了______城、绿化带和高速公路。该城市未来变化的主要趋势是______
2020-05-10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