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人口 > 人口的空间变化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16107218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华北地区农民纷纷前往东北地区谋生、定居,该现象被称为“闯关东”。“闯关东”以山东人最多。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了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的逆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闯关东”路线示意图。



(1)影响山东人“闯关东”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简述“雁南飞”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如图是我国2020年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近年来,从其他省区来新疆的流动人口已突破200万人,主要为乡村人口,箭头表示流动人口的主要来源省份。

(1)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东部较西部____(填“大“或“小”),与我国人口密度的分布规律成____(填“正“或“负”)相关。
(2)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
(3)河南和新疆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都比较大,成因有何差异?
(4)简析流动人口奔赴新疆的拉力因素,有哪些主要来源地及其原因。
7日内更新 | 3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集中了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的90%以上。宁夏平原地处半干旱地区,自古以来灌溉农业发达,有“塞上江南”之称,所产稻米品质优良。下图示意宁夏平原的位置。



(1)与南方产区相比,分析宁夏平原稻米品质优良的气候条件。
(2)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中不合理灌溉容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3)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2019-09-11更新 | 11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一个地区的经济集聚程度(该地区GDP在全国的占比)与人口集聚程度(人口数量在全国的占比)之比叫做GDP与人口的匹配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现在和将来的人口流向。当匹配度大于1,经济集聚程度高于人口集聚程度,意味着该地区单位人口能够创造更高的经济产出,进而获得更高收入。

材料二:下表是我国除港澳台外各省匹配度。

匹配度(T)省级行政区简称
T≥2京、沪、津
1≤T<2苏、浙、内蒙古、闽、粤、辽、鲁、瑜、吉和鄂
0.6≤T<1新、青、陕、晋、黑、冀、豫、川、皖、湘、桂、赣、藏
T<0.6黔、云、甘
(1)描述我国GDP与人口匹配度的大致分布规律。
(2)根据GDP与人口匹配度的差异说明我国人口的大致流向。
(3)评价T≥2的地区人口流向对该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2022-03-18更新 | 4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