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构造地貌的形成 > 褶皱山 > 背斜、向斜的成因与形态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9 题号:16656998
如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__,c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__
(2)a处在地质构造上是____,在地形上是____,形成原因是____
(3)a、b、c三处,常成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____,利于储存地下水的是____,能找到泉水的是____
(4)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择在____处为好。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读下面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三地,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属于断层的是________。
(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地壳的________运动造成的。
(3)图中B处成为谷地,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
C处成为山地,主要原因是:                                            
2017-11-10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东西向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岩层弯曲形态判断,图中①处为_______(背斜、向斜),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该处由中心往两翼岩层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图中谷地③的形成原因。
(3)判断图中河流②的流向,并说明理由。
2018-01-29更新 | 6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岩溶区泥盆纪、石炭纪地层上覆有少量三叠纪末的沉积地层,缺失二叠纪地层,在纯厚的石灰岩地层上发育了壮美秀丽的喀斯特峰丛和峰林地貌。下图为该岩溶区及其周边地貌示意图。研究表明,该岩溶区自泥盆纪以来沉积环境总体稳定,直到三叠纪中期才抬升成为陆地,且不存在地形倒置。整片地区的喀斯特地貌近乎同时开始发育,受来自不同岩石类型区域的水体溶蚀能力差异影响,最终在不同区域形成了峰丛和峰林地貌,被称为“同时异态”。

(1)指出图中喀斯特峰丛、峰林的分布与褶皱构造的对应关系。
(2)推测该岩溶区三叠纪末的沉积地层直接覆盖于石炭纪地层之上的原因。
(3)比较岩溶区内不同区域地表水体的溶蚀能力差异并分析原因。
2024-04-15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