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区域产业活动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农业区位因素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26 题号:1723110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坡,南靠祁连山脉,北邻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从北向南依次为民勤县、永昌县、武威市、古浪县、天视县(下左图),降雪量具有明显地域特征(下右图)。据测定,冬季积雪5厘米深的地温一般比无积雪的高2-3℃,积雪对冬小麦起到防冻保温作用。



(1)描述该地年平均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征___
(2)从地形的角度,分析天祝县降雪相对较多的原因___
(3)冬季,积雪能减轻麦田冻害。试说明其原因___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西辽河流域位于内蒙古高原东南边缘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流域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平均年降水量为375 mm,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区。该地区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1 000公斤,是我国人均占有量的2.5倍,商品率达到60%,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随着人口的增长、长期掠夺式和高强度的开发,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下图为西辽河流域示意图。

(1)分析西辽河流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为西辽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2020-02-08更新 | 17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10℃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东北平原某地生态农业示意图

(1)分析①地≥10℃积温高于②地的原因。
(2)据材料一,说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图中阴影区域的自然原因。
(3)生态农业作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东北大豆产区近年来得到一定的发展和推广,试分析材料二中生态农业模式的好处。
2017-04-09更新 | 166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为满足我国城乡居民对畜产品的需求,在“十二五”期间必须提升我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走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努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材料二:某集团是内蒙古一家知名企业,主要生产液态奶、奶粉、原奶、冰淇凌。集团下设多家奶牛场,并与内蒙古许多牧场建立联系,以当地鲜奶为原料,就地加工,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1)有人说我国牧区畜牧业属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2)该集团的乳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区能否采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的生产模式?请简要分析
2018-06-12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