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4 题号:1730867
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可能有
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程度减轻
②干支流兴修水库,拦蓄大量泥沙
③毁林开荒,植被覆盖率降低
④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水量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东营市曾经盐碱地广布,主要是因为
A.地势较低洼,河水带来大量盐碱物质
B.旱涝交替频繁,盐碱物质逐渐累积
C.工业生产过程中,盐碱物质排放量高
D.耕作历史悠久,盐碱物质聚集地表
3.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
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直接饮用水源
C.调节气候,改变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
D.保护野生的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读“我国江南某地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回答下列小题。

1.该地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D.地面沉降
2.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最有效的措施是(     
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B.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结构
C.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商品性农产品基地D.开发利用土地的后备资源
2024-04-16更新 | 6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当降雨强度大于下渗强度,地表开始出现细小水流时,坡面土壤受冲刷会产生细沟。根据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可将黄土高原中部和南部划分为不同类型粘土区。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四类黏土区的南界线。土壤有机质含量与黏结性呈正相关,土壤粒径与黏结性呈负相关。研究发现,在降水、地形和坡度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图示区域实验点②处比①处形成细沟时间早,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只考虑自然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则I→IV土壤的(     
A.粒径增大B.黏结性下降C.有机质减少D.透水率降低
2.导致图中四类黏土由北向南粒径大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夏季风强度B.冬季风强度C.热量条件D.太阳辐射
3.相同降水条件下,实验点②处比①处细沟侵蚀发育更显著的主要原因是(     
①径流下渗少②植被覆盖率低③土壤孔隙大④土壤有机质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为减缓南部黄土区细沟发育,以下举措可行的是(     
A.减缓地面坡度B.减少植被覆盖C.夯实耕作土层D.增大灌溉水量
2022-10-29更新 | 99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近几十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表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在不同阶段的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段治理模式主要措施
I(1950年20世纪260年代中期)坡面治理修建梯田、植树造林
II(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沟坡联合治理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
III(20世纪70年代末期90年代末期)小流域综合治理修建梯田和淤地坝、植树造林、自然修复
IV(000-2010年)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修复、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和骨干坝
V(2010年至今)退耕还林还草和治沟造地取土填沟、植树种草和自然修复相结合,修建骨干坝
1.与前两时期相比,阶段Ⅲ治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     
A.减少人为干预B.强化工程措施C.更多植树造林D.重点治理沟坡
2.从阶段Ⅲ到阶段Ⅴ,该区域(     
A.生产条件没变B.坡耕地比例下降C.地表径流增加D.淤地坝快速增加
2023-03-24更新 | 16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