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外力作用 >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3 题号:1736389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雪蚀洼地是在山坡上由大量冰雪融水作用,逐渐形成宽而浅的洼地(下左图),分布在雪线以下、林线以上的高山永久冻土带。其形成与所处环境中风化条件、冻土的分布和适当的坡度密切相关。长白山天池东北坡,坡度约为15°-25°,基岩抗风化能力弱,雪蚀洼地广泛发育(下右图)。随着气候变暖,降水增多,雪蚀洼地将会发生变化。



(1)说明天池东北坡利于积雪保存的条件。
(2)分析春季天池东北坡雪蚀洼地易发育的原因。
(3)随气候的变化,推测雪蚀洼地将会发生的变化(扩大或消失),并说明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湖位于多个构造单元及多条深断裂的交汇处,周边高山环绕。形成初期,青海湖与黄河水系相通,是一个淡水湖,构造运动使原来流向黄河的河流堵塞,形成倒淌河,湖水性质也逐渐发生变化。后期因气候变化,青海湖湖面发生升降,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成排滩坝,且分布面积大(滩坝是滨浅湖区湖滩和坝的总称,受沿岸流和波浪作用在沿岸湖滩长期堆积而成)。下左图示意青海湖滩坝的分布,下右图为“近1.8万年以来青海湖湖平面升降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青海湖的形成和变化,简要还原青海湖湖水性质演化的过程。
(2)与图示②时期相比,说明④时期形成的滩坝规模特征。
(3)请从滩坝的走向、砂砾磨圆度和分选性等角度,说明多条滩坝的特点。
(4)在多条滩坝的形成过程中,分析青海湖湖岸线的变迁。
2024-04-24更新 | 644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造礁石珊瑚是一类生活于热带浅海底的低等无脊椎动物,其内胚层组织上共生有大量单细胞藻类,藻类吸收珊瑚的排泄物,又促使珊瑚迅速生长,形成巨大礁体,造成珊瑚礁。造礁珊瑚因有藻类共生,需要的环境也比较严格,不能有污浊的泥沙,只能分布于浅水、温暖、透光的海底,水温25℃~29℃的地带最为繁盛。下图示意涠洲岛造礁石珊瑚覆盖度及泥沙覆盖分布。但研究表明:近10年来该区域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显著降低,珊瑚形态组成趋于块状化,这与营养盐和泥沙沉积物的增加有极大的关系,因此,保护涠洲岛造礁石珊瑚刻不容缓。



(1)分析涠洲岛周围造礁石珊瑚广布的地理条件。
(2)推测涠洲岛周围海水中营养盐和泥沙沉积物的来源。
(3)指出保护涠洲岛造礁石珊瑚刻不容缓的地理意义。
2024-03-12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研学旅行小组7月选择下图中的“三江并流”保护区进行地理考察,考察中发现:崇山峻岭中,并肩奔腾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河。河谷两侧是壮观的雪山冰川、静立的原始森林,以及散落在保护区内的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川湖。“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0%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全国25%的动物种数,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我国中药资源和民族医药资源的重要宝库。

   


(1)简要说明三江并行奔流自然奇观的成因。
(2)分析“三江并流”地区国家级保护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3)说明如何依托生物多样性,实现“三江并流”地区脱贫致富。
2019-11-06更新 | 27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