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区域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765014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具体的方针有保源、护坡、固沟。其工程措施包括打坝建库、平整土地、建设水平梯田等,其生物措施包括植树种草、封坡育林育草等。我国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分布有三个黄土带,分别是沙黄土带、典型黄土带、黏黄土带。下图示意沙黄土带某区域局部等高线分布,该区域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



(1)指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指出甲、乙、丙、丁四区域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采取的方针和措施。
21-22高二上·陕西渭南·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董志塬内的南小河沟流域(图1中白色为无植被区,黑色为植被覆盖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约为523毫米,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粉质壤土。流域内塬面、源坡和沟坡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起,该地区大规模开展了“塬、坡、沟三道防线”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土壤可蚀性是指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不同地貌部位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蚀性有明显差异。图2示意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可蚀性情况。



(1)简析南小河沟流域成为典型黄土高原沟壑区的自然原因。
(2)仿照河流地貌的发育,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南小河沟流域沟谷的扩展过程。
(3)说出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可蚀性等级的差异,并对较易侵蚀部位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020-07-31更新 | 27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延安市黄土丘陵区实施治沟造地,与传统的打坝淤地相比,治沟造地重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灌排工程、道路修建,促进了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由小农经济向商品农业转变。调查显示,实施治沟造地后该沟谷常住人口下降约60%。下图展示某地治沟造地前后对比图。



(1)分析治沟造地对黄土丘陵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2)治沟造地重视坝系修复和灌排工程,说明其作用。
(3)实施治沟造地后该沟谷流域常住人口下降,推测其原因。
2022-01-17更新 | 681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门峡水利枢纽,位于黄河中游下段,是新中国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新中国治理黄河的第一个大型工程。下图中甲图示意黄河流域年降水量分布(单位:mm)以及三门峡水利枢纽的位置,乙图为渭河咸阳至潼关段纵剖面图。


(1)分析黄河兰州至河口,河口至潼关段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
(2)请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甲区域水土流失对该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3)结合图示说明三门峡水利枢纽建设后对渭河平原造成的不利影响。
2020-11-03更新 | 2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