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球上的大气 > 大气的受热过程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75 题号:17650166

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两者均增大B.两者均减小
C.前者减小,后者增大D.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2.①②两地热力状况比较可知(     
A.A1>A2B.B1>B2C.C1<C2D.D1>D2
21-22高一上·黑龙江绥化·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2016年12月15日,北京发布今年首个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提醒各相关单位和市民提前做好准备应对污染,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abc分别代表(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D.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2020-11-07更新 | 43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农业中应用广泛,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主要是因为地膜(     
A.增加了①辐射B.增加了②作用
C.减少了③的散失D.减弱了④的补偿
2.夏季午后,农民在菜地上方覆盖黑色尼龙网,主要是为了(     
A.减弱①辐射B.减弱②作用
C.增强③辐射D.增强④辐射
3.秋季,果农在日出前给果园熏烟可以减轻霜冻灾害,主要是为了增强(     
A.①辐射B.②作用C.③辐射D.④辐射
2024-05-08更新 | 193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3】1815年4月,地处东南亚的S岛发生人类历史上最强的火山喷发事件,在距离S岛800km以外的人们连续多日听到隆隆的雷声,看见飘动的灰尘。受此事件影响,1816年北半球盛夏出现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天气,造成西欧、亚洲、北美农作物大范围减产。下图示意火山喷发后海拔25km处大气温度距平和北半球陆地年降水量距平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拔25km处位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
2.造成北半球农作物大范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对(     
A.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B.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C.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减弱D.地面的保温作用减弱
2023-12-11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