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实践的基本方法 >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7 题号:1772820
《南方周末》2009年2月12日报道: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持续袭击了我国15个省(市、区),8个冬麦主产区(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苏、山东、陕西、甘肃),1.3亿亩耕地受灾,几乎占我国冬麦种植面积的一半。

(1)图中①②③表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划分三大自然区的基本因素是                      
(2)从位置上,旱灾严重区主要集中在       (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受灾粮食作物主要是         ,科学地监测分析此次旱情需利用的技术为GIS和        
(3)你认为,为保证华北地区的供水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图中②自然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列举该区域特色农业形式                                   
(5)③地所在区域能源丰富,请列举两种新能源                            。并简单解释其中一种成因。
13-14高二上·广东云浮·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地理信息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1)地理信息系统具有强大的查询功能,根据图a显示的查询半径,图中以北京为查询中心的地图比例尺为___。根据图中显示的经纬度可知,地图中代表呼和浩特、济南的字母分别是___

(2)图b中①②③④⑤⑥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地理信息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⑤和___,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⑥和___,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③和___

(3)图b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遥感、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不同组合的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技术的组合,丙代表___的组合。在图b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___
2022-06-03更新 | 27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4)
【推荐2】根据材料和“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皖电东送”工程大量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凭借精确的定位,为勘察设计、施工及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为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

(1)“皖电东送”工程大量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包括:         
(2)说明“皖电东送”工程对皖北(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县市,含淮南市)、苏浙沪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2016-12-13更新 | 12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象最适宜生存在原始森林中的沟谷等开阔地带。澜沧江支流罗梭江流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野生亚洲象栖息地。亚洲象大约5-6年繁殖一次,孕期长达18-22个月,每胎只产一仔。流域内过度的人类活动给亚洲象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由于长期采食农作物,加上持续不断的学习记忆,亚洲象开始逐渐把玉米当作自己的食物。下图为罗梭江流域某一村庄附近示意图。某科考组曾经在此布设红外相机监测野象,图中A、B、C、D为四个监测点。今年对亚洲象的监测逐步改进为在无人机上加装红外镜头。



(1)简述该区域亚洲象数量减少原因。
(2)分析玉米地经常遭到亚洲象破坏的原因
(3)指出在哪一个监测点观测到亚洲象的概率最大,并说明理由。
(4)在无人机上加装红外镜头相对于定点布设红外相机有何优点?
2021-05-31更新 | 1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