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河流地貌的发育 > 河流地貌 > 河流侵蚀地貌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3 题号:178167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多以山地、高原为主,地表岩石破碎,这里石灰岩分布广且厚度大,气候湿热多雨,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里分布广泛且多姿多彩的喀斯特地貌。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地理位置,甲地为横断山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山高谷深,江流湍急。



(1)甲地“V”形谷发育明显,说明“V”形谷形态特征。
(2)分析图示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的原因。
(3)评价喀斯特地貌对图示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图为某地流水地貌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看,甲河段主要表现为流水的_______________(填侵蚀类型),通常形成的地貌是________
(2)乙河段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的是_______(A岸/B岸),适合建码头的是______(A岸/B岸)。
(3)乙处有时会形成牛轭湖,说明其形成过程。
2023-09-01更新 | 402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对比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的特征并说明原因。
(2)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请描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并简述此聚落分布的区位优势。
2022-10-22更新 | 8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中游禹门口至潼关河段简称小北干流(下图),其平面形态呈哑铃状,上下两段较宽,中间河段较窄。该河段水流散乱,心滩、汉流十分发育,主流摆动频繁,为典型的堆积游荡型河道。小北干流中段有罕见的“揭河底”现象,河床被通过的高含沙洪水剧烈冲刷,厚达1米左右的成块河床淤积物被掀起露出水面,然后在短时间内破碎、塌落被冲散带走。一次“揭河底”过程可将河床冲深几米乃至十几米,对小北干流和下游河段产生较大影响。



(1)分析小北干流成为堆积游荡型河道的原因。
(2)分析小北干流中段发生“揭河底”现象的原因。
(3)评价“揭河底”现象对小北干流和下游河段的影响。
2021-05-13更新 | 4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