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外力作用 >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46 题号:17821523

读下列我国四处旅游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观赏图中景观,合理的是(     
A.①—特定角度,雪后最佳B.②—低处仰视,夏季最佳
C.③—适当距离,五月最佳D.④—适当距离俯视,夏季最佳
2.图中景观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A.①—气温年较差大,水汽冷凝形成B.②—花岗岩出露地表,风化侵蚀形成
C.③—淡水鱼类丰富,食物来源充足D.④—地质条件复杂,流水沉积形成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校学生利用河道模型、饮料瓶、沙子和水进行“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的实验。该学生先将颗粒大小不均的沙子均匀铺在河道的上部,然后将饮料瓶口对淮河道上部中间位置,匀速将饮料瓶中的水倒入河槽。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本次实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过程中(     
A.颗粒最大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后堆积B.颗粒最小的沙子最先被搬运,最先堆积
C.水流越快,丁处堆积的沙子越粗D.水流越少,丁处堆积的沙子越粗
2.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模拟河流的上游河段,常见“V”形峡谷地貌B.丙处最适宜发展聚落
C.模拟河流的中下游河段,以下蚀作用为主D.乙处适合修建河港
3.在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中,以下具有长期效益的措施是(     
A.修筑永久性的钢筋混凝土防护结构B.种植草皮,造林护林
C.放弃在泥石流地区居住和建造工程D.铺盖黏土,防止雨水渗入
4.实验结果显示甲、乙、丙、丁四地中(     
A.甲处冲走的沙子最多B.丙处小颗粒沙子堆积最多
C.乙处留下的沙子最多D.丁处堆积的沙子比丙处多
2022-10-14更新 | 1637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十二使徒岩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洲的坎贝尔港国家公园之中,屹立在海岸旁已有二千万年历史了。这是澳大利亚最为传奇的海岸,这里有陡峭的石灰岩悬崖,宛如“十二使徒”的石柱群,有精巧的拱门,还有被悬崖包围的神秘沙滩。随着岁月的洗礼,原来的十二使徒现在只余下八个。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十二使徒岩主要遭受(     
A.风化作用B.波浪侵蚀C.洋流侵蚀D.化学溶蚀
2.关于图中鬼斧神工的海岸雕塑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以风力侵蚀作用为主B.图a形成时期晚于图b
C.海岸被侵蚀会形成新的“使徒岩”D.悬崖是由内力作用产生的断层而形成
2020-10-18更新 | 4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敦(煌)格(尔木)铁路祁连山段地表风化严重,岩体破碎,该段山前发育有针茅、碱蓬、骆驼刺等灌丛植被,冬半年盛行偏南风。某团队通过采样,比较铁路两侧边坡和灌丛表层沉积物粒径分布差异,得出采样点表层沉积物粒径累积频率曲线(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分别对应的采样点是北灌丛、南灌丛、北边坡、南边坡(     
A.灌丛1、灌丛2、边坡2、边坡1B.灌丛1、灌丛2、边坡1、边坡2
C.灌丛2、灌丛1、边坡2、边坡1D.灌丛2、灌丛1、边坡1、边坡2
2.影响灌丛采样点与边坡采样点沉积物粒径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①植被②坡向③高度④土壤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1-19更新 | 1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