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构造地貌的形成 > 褶皱山 > 背斜、向斜的成因与形态
题型:综合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236 题号:17836802
自然环境某要素的特征,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请结合本题材料与图片,完成以下题目。

材料一: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缘,墨脱公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选线规划,直到2013年才建成并全线通车。多雄拉和嘎隆拉隧道是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其中,海拔3700m的嘎隆拉隧道穿越了多条断裂带,修建难度大。墨脱公路的贯通,让喜马拉雅山脉不再成为阻隔,有利于促进我国藏南地区的发展。左下图示意墨脱及其周边区域,右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1)、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恒河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C.冰川侵蚀D.流水堆积
(2)多雄拉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但却形成谷地,其成因是________。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隧道选址在多雄拉的原因________

读“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上图反映了自然景观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以________的变化为基础形成的。这种变化规律被称为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4)南坡的基带为________。对比南、北两坡,积雪冰川带分布的海拔较低的是________坡,主要原因是________

材料二:与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不同,祁连山北麓呈现出的是温带自然景观。



(5)造成祁连山北麓与喜马拉雅山南麓自然景观差异的是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6)祁连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巨大差异,东段以森林为主、中段以草原居多、西段则多为荒漠。这种差异反映了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请简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1】读地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丁处地质构造名称是__________,地貌名称是__________
(2)乙处地质构造顶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
(3)若该地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乙、丙、丁三处中的________处开采最合适。
(4)若建设地下隧道,从地下水运动状况、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考虑,应选址在甲、乙、丙处的________处为好,其中________处最不适合建大型工程。
2018-08-05更新 | 270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2】读“地质构造剖面图”,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C地的地质构造为____,C地地貌为____,D地的地质构造为____
(2)图中所示的褶皱构造主要是由于地壳的____运动造成的。A—D处,最有可能找到泉水的是____处。
(3)如在图示直线的深度上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在A、B、C三地应选择____地,原因是________
(4)简析形成B地这种地貌的成因?
(5)简述在山区B地山前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2023-12-05更新 | 49次组卷
综合题 | 较易 (0.85)
【推荐3】读下列地质构造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四处,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属于向斜的是________。       
(2)图中A处的地形成因是________;B处的地形成因是________。       
(3)如果修建地下遂道,应选择在__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
2018-07-27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