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人口 > 人口的空间变化 > 人口的迁移 > 人口迁移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0 题号:17867904

第二居所是指在常住地之外的地区拥有产权或长期租赁用以休闲、度假、养老等生活目的的临时性居所。第二居所旅居者作为一种周期性居民,很难与当地居民产生持久的能称之为融合的社会互动,并刻意与当地居民保持适当距离,导致了“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对视。因此,从长期发展来看,需要政府、社区组织这些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从而促进旅居地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第二居所旅居地和谐社区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二居所的出现,将使旅居地(     
A.房价持续提高B.就业压力增大C.环境压力加大D.人才数量增多
2.在第二居所区,形成了“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对视的根本原因是(     
A.居住时间差异B.消费水平差异
C.出行方式差异D.地域文化差异
3.在构建和谐社区发展模式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的是(     
A.政府B.社区居委会C.旅居者D.当地居民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下图示意我国春运期间各省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人口流出首位流(单纯基于一省人口的总流出强度)结构,图中箭头的粗细代表流出强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人口从湖南、广西和江西流向甲地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交通方式C.文化习惯D.空间距离
2.近几年,“反向春运”旅客比例逐年提高,更多的老人和孩子到北上广深等中心城市 过年。属于热门出发地的是
A.重庆、西藏B.内蒙古、黑龙江C.四川、湖南D.上海、北京
2020-04-12更新 | 63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和“未富先老”的特点。与过去相比,农村低龄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文化程度都有了明显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在年老之后仍然在就业,或希望开展各类就业活动。下表为2010年和2019年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情况及在本地参与非农就业的比重和日平均工资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不同地区

一位老人独居(%)

多位老人同住(%)

老人与中青年人同住(%)

参与本地非农就业的比重(%)

日平均工资(元)

2010年

2019年

2010年

2019年

2010年

2019年

东部地区

7.7

12.0

23.6

35.6

68.7

52.5

32.8

99.9

中部地区

9.5

15.9

26.9

35.1

63.5

49.0

23.6

94.2

西部地区

4.8

11.1

14.7

26.1

80.4

62.8

17.8

85.2

东北地区

5.2

11

26.5

47.8

68.3

41.2

21.2

84.7

全国平均

7.2

12.9

22.4

34.3

70.4

52.8

24.2

93.9

1.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老年人居住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养老水平较高,老年人与中青年同住比例低
B.城乡发展差距较大,中青年长期外出,与其同住比例低
C.老年人就业率高,具备养老能力,与中青年同住比例低
D.老龄化程度较轻,老年人数量少,与中青年同住比例低
2.造成四大区域农村老年人在本地参与非农就业比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条件B.技术水平C.政策差异D.经济因素
2023-05-07更新 | 185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一个人从出生到年老,从开始工作到老年退休,从能适应城市环境到中老年时不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有其生命周期。对于个人一生来讲,有迁入城市限定时间的窗口期,在此期间不进入城市成为市民的人,就会成为错过城市化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学科核心素养·综合思维]目前,影响我国人口错过城市化的因素有(     
①劳动力素质②城市户籍制度③城市收入水平④城市房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我国错过城市化人口持续集中的地区可能出现(     
A.科技创新能力提高B.土地利用率提高
C.人口迁入速度加快D.老龄化程度加深
2023-10-15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