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3 题号:17889324

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下列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是(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地面蒸发的水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2.该示意图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B.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考察团6月份在非洲考察时发现(左图)甲地生长着高大的猴面包树(右图),其粗大的树干能储存水分,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命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猴面包树适应了当地怎样的环境变化(     
A.全年干旱少雨B.夏季干燥,冬季多雨
C.干湿季节明显D.全年高温多雨
2.在考察时发现德班气温明显高于约翰内斯堡,是因为德班(     
A.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B.白昼较长,太阳辐射量大
C.海拔较低,受夏季风影响较大D.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
2020-10-29更新 | 183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河北塞罕坝林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型范例。自1962年建场以来,三代塞罕坝人接续努力,在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下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清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塞罕”是蒙语,意为“美丽”;“坝”是汉语,意为“高岭”。平均海拔1500米,年均气温-1.5℃,极端最低气温-43.3℃,年均积雪日数169天,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数47天,年均无霜期仅72天。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


据此完成下题。

1.根据材料,下列哪个树种是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
A.落叶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
2.该地区在南坡造林,受什么条件的限制?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3.下列能够反映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地理现象是
A.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植被从森林、草原过渡到荒漠
B.喀斯特地貌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地表径流严重缺失
C.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和降水均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植物根系不发达
2020-06-02更新 | 10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土壤有机碳(SOC)是地球表层系统中最大最具活动性的生态系统碳库之一,和植被覆盖率呈正相关。下图为赣南地区不同成土母质发育林草地、灌草地、林下裸地的土壤总有机碳剖面分布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判断,关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
A.在第四纪红土0~20 cm深度,林下裸地>灌草地
B.在林草地,红砂岩>花岗岩>第四纪红土
C.在花岗岩成土母质条件下,林草地>灌草地>林下裸地
D.在不同植被条件下的0~20 cm深度,花岗岩>红砂岩
2.在红砂岩广布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最宜选择种植(  )
A.林草B.灌草丛
C.乔木林D.牧草
2018-10-22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