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球上的水 > 相互联系的水体 > 河流和湖泊的水系、水文特征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172 题号:17893663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扎陵湖和鄂陵湖,位于黄河源头的玛多县境内,是黄河源头两个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黄河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发源后,经星宿海和玛曲河,首先注入扎陵湖。黄河在扎陵湖经过一番回旋之后,在巴颜郎玛山南面,进入一条300多米宽的很长的河谷,流入鄂陵湖。扎陵湖和鄂陵湖的湖中多浮游植物,鱼类资源丰富,同为青海水产捕捞基地之一。花斑裸鲤是扎陵湖和鄂陵湖中的特有鱼类,需要4年的时间才能成长到200克,经过10年的成长体重在450克左右。



(1)列举扎陵湖和鄂陵湖主要的补给水源。
(2)推测扎陵湖和鄂陵湖湖中鱼类的生长习性。
(3)分析花斑裸鲤生长特征形成的自然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海尔德河地处欧洲西部地区(50°N附近),全长仅435千米,流域面积小,河口段受潮流影响较大。河口段咸淡水交汇,泥沙在化学和静电因素作用下彼此黏结絮凝成团,形成絮凝带。絮凝带浑浊程度较高,且位置稳定,摆动幅度小。为提升通航能力,进行航道疏浚工程,将港口下游航道中的暗沙等沉积物转移到斯海尔德河口外的近海水域(H附近)。下图示意斯海尔德河口段和絮凝带的水体纵剖面结构。

(1)指出图中区域气候类型,并说明其成因。
(2)分析斯海尔德河口絮凝带水平方向摆动幅度较小的原因。
(3)简述航道疏浚工程实施后,絮凝带交界面两侧含沙量的变化。
2024-01-27更新 | 52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源头至嫩江市为上游,流域内冻土发育。嫩江市附近河段河道众多,发育大量河间浅滩。每年春季,嫩江上游径流量和含沙量明显增大。2005年,嫩江干流修建尼尔基水库,其下游河滨湿地面积也逐渐发生改变。下图示意嫩江流域局部范围。

(1)说明春季嫩江上游河段径流量与含沙量明显增大的自然原因。
(2)分析嫩江市附近河段大面积河间浅滩的形成原因。
(3)指出尼尔基水库建设对下游河滨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023-08-25更新 | 504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山湖泊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能够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化趋势,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赛里木湖古称“净海”,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微咸水湖,湖区四周群山环绕,自然资源丰富。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等冷水鱼养殖,2000年首次结束不产鱼的历史,经过十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冷水鱼生产基地。图1为赛里木湖位置示意图,图2为1960-2020年赛里木湖面积变化趋势图。



(1)结合赛里木湖面积变化趋势,从水体补给角度推测该区域的气候变化特点。
(2)说明赛里木湖面积不断变化对湖区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3)分析赛里木湖能成为我国最大冷水鱼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2021-09-28更新 | 2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