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外力作用 >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15 引用次数:66 题号:17917195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地形分布特点。
(2)分析位于丘陵地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秦皇岛市北戴河以南至滦河口的海岸沙丘长约40km,沙丘带最宽达4km,沙丘高度在20-40m之间。丰富的沙源、适宜的风动力和广阔的海岸地形是形成和发育海岸沙丘的主要要素。海岸沙丘区向陆侧为潟湖和潟湖沼泽,低湿积水,沉积物较细,风沙覆盖在潟湖沉积之上,在沙丘向海一侧,地势平坦潮差大,退潮后可形成宽广的沙质海滩(海滩宽50-150m,退湖时宽200-600m,坡度小于5°)。滦河全长877公里,流经内蒙古高原和燕山山地,流域面积44900km2,地质学家认为滦河为海岸沙丘提供了丰富的物源。



(1)从风动力角度分析滦河三角洲以南未形成大面积沙丘的原因.
(2)说明滦河流域的物源转变为海岸沙丘的地质作用过程。
(3)从本区风频和风速角度分析沙丘移动范围小的原因。
(4)根据近些年来海岸推移特点推测沙丘移动的方向并简析原因。
2021-02-26更新 | 650次组卷
综合题 | 困难 (0.15)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蚀坑是指松散或裸露的沙质地表经风蚀而形成的凹地,在风蚀坑的下风向伴随积沙体的发育。风蚀坑的演化分为两个阶段:阶段I的最高风速出现在风蚀坑出口处,风蚀坑以水平生长为主,长轴渐长;阶段Ⅱ坑体中部至积沙体前的风速最大,积沙体顶部的风速较小,致使风蚀坑深度加深、积沙体加高,以竖向生长为主。风蚀坑发育到一定阶段演化速度会衰减,无法持续扩大。下图示意风蚀坑演化两个阶段的剖面状况。



(1)简述阶段I利于风蚀坑水平生长的条件。
(2)推测阶段Ⅱ从坑底一丘顶的沙粒粒径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
(3)分析风蚀坑一积沙体规模无法持续扩大的原因。
2022-04-21更新 | 1048次组卷
综合题 | 困难 (0.15)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舌指山岳冰川从冰川发源处流出的舌状冰体。天山一号冰川位于天山中段天格尔峰北麓,海拔为3850m,天山一号冰川分布区两侧的坡地基本上都是裸露的岩石,鲜有冰川分布。冰舌的末端分布有夹杂着碎石的泥质堆积物,越往末端泥质堆积物占比越高。下图示意天山一号冰川景观,图中绘制了2001年、2008年和2018年冰舌末端的空间位置。


   
(1)指出2001~2018年天山一号冰川冰舌变化特点并说明其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的影响。
(2)分析天山一号冰川分布区两侧坡地鲜有冰川覆盖的原因。
(3)指出天山一号冰川冰舌末端堆积物的主要来源。
(4)从流水作用角度分析天山一号冰川冰舌越往末端泥质堆积物占比越高的原因。
2023-06-18更新 | 3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