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区域产业活动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85 引用次数:44 题号:17943388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成功地将杀虫蛋白基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棉花新品种,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完成下面小题。

1.转基因抗虫棉在环境保护上的作用是(     
A.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B.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C.棉花单位面积产量提高D.农业资源利用率提高
2.生物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A.改变了农业生产的自然环境B.使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不明显
C.是改变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D.将影响世界农业的地域类型
3.针对发达国家的高标准绿色壁垒(安全、无毒),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应采取的对策是(     
A.增加化肥、农药的使用量B.提高农产品的外表美观
C.降低农产品的价格D.发展抗病虫害的优质作物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三杨庄遗址(左图)位于河南省三杨庄村古黄河滩地,遗址内发现的农田高低起伏,垄台和垄沟相间分布,以南北走向居多。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汉代农田耕作提供了资料,研究者推测,农田遗址采用了右图所示的耕作方式,即春季播种于垄沟,夏季幼苗长大,培土之后,就变成垄台耕作。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田垄呈南北走向最有利于
A.促进排水,减轻土地盐碱化B.减缓风速,避免水分蒸发
C.引导水汽,增加土壤含水量D.抵御洪水,预防严重涝情
2.右图中所示种植方式的主要作用有
①保持土地肥力②延长生长周期③减轻春季旱情④减小昼夜温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5-29更新 | 8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大流通格局由“南粮北调”变成了“北粮南运”,曾经的“北大荒”真正成了近半个中国的大粮仓。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乙地商品粮基地和甲地相比粮食流通规模较小,其原因可能是(     
A.热量不足B.人均耕地少C.水资源不足D.交通不发达
2.丙地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蔬菜和花卉等经济作物,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政策C.科技D.市场
3.丁地曾是“南粮北运”的主要产粮地,现如今却早已成为受粮地,为解决丁地粮食供应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有(     
A.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B.扩大耕地面积
C.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D.提高土地价格
2023-05-04更新 | 12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读世界某区域 1956~2006 年农业变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乳畜业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商品谷物农业
2.下列关于该区域 1956~2006 年农业变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果、蔬菜种植面积扩大B.畜牧业比重大幅度提高
C.玉米种植区呈现出北移的趋势D.肉牛/奶牛区向南转移
2016-11-27更新 | 10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