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球上的水 > 水循环 >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 水循环的类型及其主要环节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6 题号:18048212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遭遇持续极端强降雨天气,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0日16~17时,一小时降雨量201.9mm,超过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从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总降雨量为617.1mm,而郑州全年平均降雨量只有640.8。此次特大洪涝灾害共造成302人死亡,50人失踪。1400多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142.69亿元。完成下面小题。

1.与郑州特大洪涝灾害的形成关联性最小的是(     
A.地势平坦,排水不畅B.降水集中,强度大
C.海水倒灌,河流排水慢D.路面硬化多,下渗慢
2.当个人面对洪水时,采取的措施中正确的是(     
A.在室内要紧闭门窗,躲在地下室B.在山里要迅速向山下安全的地方逃生
C.被洪水包围时留在原地等待救援D.落入洪水时抓住漂浮物体向高处逃生
3.暴雨期间郑州市常庄水库水位迅速上涨,随时有溃坝的危险。为快速了解该水库实时水域面积,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技术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虚拟现实技术
4.此次暴雨洪涝灾害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南当地水循环中的(     
A.蒸发加剧B.下渗增加C.水汽输送增加D.地表径流减少
5.此次暴雨在山区会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是(     
A.地震B.火山C.滑坡D.山洪
22-23高一上·四川巴中·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该图为三圈环流的一部分,甲、乙位于近地面且甲处纬度较乙处高,则( )
A.甲可能位于副极地低压带B.乙可能位于副热带高压带
C.②可能是北半球的东北风D.④可能是南半球的西南风
2.如果该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甲处为陆地,则对水循环四个环节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B.②是地表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来源
C.③的运动方向受下垫面影响最大D.④可以是登陆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3.如果该图示意南太平洋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洋流( )
A.①为巴西暖流B.②为西风漂流
C.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④是形成沿岸渔场的主要原因
2016-11-27更新 | 230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2021年7月18日至21日,河南省郑州市遭遇极端罕见持续强降水天气过程,全市普降大暴雨、特大暴雨,累积降水量达到617.1mm,接近郑州往年年降水量。郑州是河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但在此次强降水过程中,“海绵城市”的效果失灵。图1为2021年7月20日我国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双台风等位势高度线(单位是位势米,如588线的位势高度就是500百帕等压面距海平面的高度为5880米)分布状况图,图2为海绵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发河南暴雨的原因(     
①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异常偏南
②台风“烟花”、“查帕卡”带来充沛的水汽
③伏牛山和太行山对水汽的阻滞抬升
④天气形势稳定,中小尺度对流在伏牛山前地区形成“列车效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郑州“海绵城市”效果失灵的主要原因(     
A.短时间降水量超出其吸水极限B.郑州“海绵城市”建设不足
C.“海绵城市”不能吸纳降水D.“海绵城市”主要解决“城市热岛”效应
3.为加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郑州应将下列哪条河流作为城市主要泄洪通道(     
A.黄河B.海河C.淮河D.辽河
2021-12-18更新 | 317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海水淡化”的模拟实验,将海水倒入透明玻璃水箱,在太阳照射下,透明玻璃水箱内温度会升高,从而获取淡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实验过程中,透明玻璃水箱内温度升高,是因为该装置(     
A.增强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阻挡了水箱内外的热量交换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大气逆辐射
2.该实验获取淡水过程中,未体现出的水循环环节是(     
①蒸发②径流③降水④水汽输送
A.①B.②C.③D.④
2023-01-27更新 | 1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