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84 题号:180926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荒漠草原过渡带是一种从荒漠到草原的交界性地带,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空间差异大且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北美、中亚和东亚地区植被生长季集中于3—10月,萨赫勒地区植被生长季最短,地中海沿岸地区植被生长季集中在11月至次年6月。在中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促使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前,但气温升高伴随的连续阴雨天气会妨碍植被生长;相反,在较低纬度地区,降水增加会促使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提前,高温则使其推后。图示意北半球荒漠草原过渡带范围。

(1)从气候角度分析北半球不同地区荒漠草原过渡带植被物候存在差异的原因。
(2)气温升高导致中亚地区北部植被生长季开始时间推后,试分析其原因。
(3)比较气温升高对萨赫勒地区、东亚地区植被生长季结束时间影响的差异。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横断山脉中北段甘孜藏族自治州的碉房被称为“白藏房”(下图),属典型的土木结构房屋。当地农民在晚秋和早春,用附近山坡上的白垩土粉碎后加水搅拌成黏土,夯筑干燥形成墙体,墙体厚,房顶平整,内墙垂直,外墙向内倾斜,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每年收获季节,藏族同胞会将山上的白垩土(松软的石灰岩)粉末化,加水搅拌成白色土浆装入茶壶,从墙头向下浇灌,直到土墙变白,这被称为“白色灌礼”。

(1)分析藏族同胞选在晚秋和早春修筑白藏房的原因。
(2)简述当地自然环境特征与藏房特征的关联。
(3)分析当地“白色灌礼”习俗形成的原因。
2024-05-12更新 | 31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约2500万年前,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断裂下陷形成裂谷,经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厚达8000米。目前该裂谷带仍然活跃,湖区向周边扩展,地震频繁。四周大小336条河流汇入湖泊,受气候影响,湖水水位年内变化如右图所示。湖中动植物近2000种,其中四分之三为贝加尔湖所独有。左图示意贝加尔湖的位置。



(l)推测贝加尔湖湖底深厚沉积物的来源。
(2)描述贝加尔湖水位年内变化特点,说明其最低水位形成的原因。
(3)简述贝加尔湖生物种类丰富且独特的原因。
2020-05-19更新 | 328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多年冻土作为青藏高原特殊的下垫面,它的存在与变化对气候变化有明显的反馈、调节和指示作用。位于多年冻土之上的活动层是多年冻土与大气的接触面,多年冻土对气候系统的影响首先通过活动层与大气间的能水交换来实现。冻土的形成与地表面的辐射热量交换有关,辐射热量平衡的结构对冻土的形成和动态变化有决定作用。下图为青藏高原某山区地表辐射收支年内变化和活动层土壤温度变化图。

(1)描述该山地地表能量收支的年内变化特征。

(2)判断在季节发生转换时土壤热通量与其它各因子数值变化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说明该山地活动层土壤的冻融过程并简述其成因。

(4)推测活动层融化厚度的年内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018-10-28更新 | 7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