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区域产业活动 >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 农业区位因素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0 题号:18634924

发展蚕桑产业一般需要年降雨量500mm以上,大于等于10℃的活动积温超过2600℃,无霜期120天以上的地区。四川省养蚕历史悠久,目前除阿坝州以外的20个地州市、120个县均有发展栽桑养蚕,且经济效益较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四川省蚕桑产区由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增产潜力B.劳动力数量C.交通优势D.距市场远近
2.相比川西的甘孜藏族自治州,成都市蚕桑产业发展等级更高的影响因素为(     
A.自然资源B.生产成本C.种植面积D.科技创新
3.推动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A.蚕桑基地由零星分散向规模转变B.产业由技术密集向劳动密集转变
C.规模由家庭主业向家庭副业转变D.由组织化经营向分散化经营转变
2023·重庆·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年均积温2500℃—3000℃,无霜期120—160天,生长期内日照时间13—16小时/天,灌浆期满足日间均温在23℃至25℃之间,且昼夜温差超过13℃,加上深厚肥沃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超过3﹪)才能产出优质寒地粳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优质粳米产于下列哪个省(     
A.吉林省B.四川省C.福建省D.海南省
2.优质粳稻只能生长在某个狭窄的纬度范围内,纬度稍高或者稍低都产不出优质粳米。可见优质粳稻对下列哪个因素要求比较苛刻(     
A.地形B.热量C.土壤D.降水
3.年年产出优质粳米的同一块土地,因农民没有抽河流水灌溉,改引山泉自流灌溉,结果出现灌浆不充分而产出劣质粳稻,其可能的原因是(     
A.山泉水温偏高,缩短了粳稻的生长期
B.山泉水温偏低,缩短了粳稻的生长期
C.山泉水温偏高,延长了粳稻的生长期
D.山泉水温偏低,延长了粳稻的生长期
2020-08-23更新 | 11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2017年9月28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能够在滨海滩涂中生长的水稻)获得丰收,推广“海水稻”种植技术的地理意义在于(   
①降低种植的劳动力需求②减轻耕地资源不足的压力③可缓解水资源不足危机④增加水稻的年内播种次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18-05-11更新 | 191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张大爷是米庙村远近闻名的种地老行家,近年来他在自己地里搞起了作物的“一年四熟”,收入成倍提高。冬季,张大爷在地里先种上菠菜,菠菜收获后采取地膜覆盖法栽上洋葱,洋葱生长期间,在地里套种上玉米,玉米收获前,又在地里套种上萝卜,实行菠菜-洋葱-玉米-萝卜“一年四熟”的旱作模式,经济效益提高了3-5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米庙村最可能位于(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
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2.张大爷能实现“一年四熟”的关键是(     
A.全球变暖B.绿色生产
C.改良技术D.培育良种
3.为了进一步提高当地农业的经济效益,还需要(     
A.不断扩大种植面积B.大力治理土地荒漠化
C.广泛搭建温室大棚D.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2020-10-05更新 | 8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