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月份,该山地坡面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辐射量理论值与实际值相差很大,其影响因素 最可能是
A.植被状况 | B.天气状况 | C.人类活动 | D.太阳活动 |
A.该山坡坡向属于迎风坡、阴坡 | B.该山坡坡向属于背风坡、阳坡 |
C.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 D.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
相似题推荐
【推荐1】图1为邵阳市某日华为手机中天气预报部分内容的截屏图,图2为邵阳市某学校运动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 )A.邵阳市正处于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 B.邵阳市太阳高度最高时北京时间为12:00 |
C.东非大草原的动物可能向北迁徙 | D.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期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C.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 |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推荐2】图为某地某时段内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A.堪培拉 | B.海口 | C.乌鲁木齐 | D.布宜诺斯艾利斯 |
A.该地正午时,全球约一半地区是新日期 | B.天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约为66°34′ |
C.该地影长先逐渐变长再变短再变长 | D.南极秦岭科考站日出时太阳方位由东南转变为东北 |
【推荐3】一电视台某月22日在某地(35°27'N,139°38'E)拍摄“七小时影子大脚印”科普视频。当地时间9:30在海洋塔影子顶端放置第一个大脚印,然后每隔半小时放置一个,日落前刚好放置完最后一个。图为该日某时刻的视频截图,图中脚印指向和影子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拍摄日期和脚印指向分别为( )
A.冬至日 东南 | B.夏至日 东南 |
C.冬至日 东北 | D.夏至日 西北 |
A.先不变后变小 | B.先不变后变大 |
C.先变小后不变 | D.先变大后不变 |
【推荐1】山核桃分布于中国浙江和安徽交界地区,适生于腐殖质丰富的山区,半阴坡生长结果最好。下表为某地山核桃种植不同海拔高度与产量的调查结果表。完成下面小题。
样地号 | 样地名 | 平均海拔/M | 平均产量/KG.hm-2 | 样地号 | 样地名 | 平均海拔/M | 平均产量/KG.hm-2 |
1 | 方宝坞 | 244 | 6375 | 5 | 东口坞 | 453 | 8625.0 |
483 | 8700.0 | ||||||
2 | 305 | 6525 | 6 | ||||
3 | 315 | 7230 | 7 | 548 | 8625.0 | ||
4 | 384 | 8145 | 8 | 630 | 7575.0 |
A.热量 | B.光照 | C.土壤 | D.降水 |
A.植被茂密,光照少 | B.风化强,母质较多 | C.降水多,地形平坦 | D.落叶多,温度较低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B.温带荒漠带 |
C.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 D.温带草原带 |
①最可能分布在南坡
②最可能分布在北坡
③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m以下的地区
④在海拔2500m以上地区仍有分布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A.北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 | B.北坡7月均温远低于南坡 |
C.南坡坡度较陡,积雪不易存留 | D.南坡受焚风效应影响小 |
【推荐1】黑河源于祁连山脉北麓,流经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源头海拔为4828m。黑河出山口莺落峡以上为上游地区,海拔为1700-5564m,年降水量为300-600mm,出山口径流量为35亿m3,其植被类型主要包括冻土寒漠带、森林带、高寒草甸带、山地草原带、草原化荒漠带、冰川带等。下表示意黑河上游地区根据海拔依次测得的各植被类型年降水量与蒸散量估算数据(降水量=蒸散量+径流量)。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1.表中丙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A.冻土寒漠带 | B.高寒草甸带 |
C.森林带 | D.山地草原带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缺水状况比较严重 | B.涵养水源能力较强 |
C.水汽输入量小于输出量 | D.径流量先减小后变大 |
A.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
B.西坡是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
C.西坡的海拔较东坡高 |
D.东坡的热量较西坡丰富 |
【推荐3】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1.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 )①距水汽源地远 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 ③地势南高北低 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
A.①② |
B. ②③ |
C. ③④ |
D. ①④ |
A.苔原带 |
B. 森林带 |
C. 森林草原带 |
D. 草原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