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外力作用 >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
题型:综合题 难度:0.4 引用次数:255 题号:1873790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的主体是260万年以来堆积的黄土,主要成分是粉砂质沉积物质。受气候变化和人类耕种的影响,黄土高原上不断发育沟壑,现今形成沟壑万千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第四纪不同气候条件下黄土高原沟谷的演变。



分别指出间冰期和冰期黄土高原沟谷演变所受的主要外力作用,并说明理由。
22-23高三下·海南海口·期中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层是丹霞景观发育的物质基础。丹置地貌指的是由陆相红层形成,以陡崖为特征的地貌。其形成与地质、气候等诸多因素有关。

四川盆地紧邻青藏高原,在晚白垩纪之后一直处于差异隆升—沉降阶段。新生代以来,盆地发生大规模侵蚀,岩石剥蚀加强。盆地丹霞地貌成景地层既有白垩纪地层,也有侏罗纪地层。下图示意丹霞地貌不同时期的地质作用及类型。

(1)分析四川盆地丹霞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
(2)说明四川盆地成景地层在丹霞地貌景观中的分布特点。
(3)比较四川盆地幼年期、壮年期丹霞地貌类型差异,并说明原因。
2024-04-15更新 | 147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平潭岛是福建省最大的岛屿,我国第一大风区,其东北部迎风海岸分布着一座大沙丘,相对高度达30米,当地人称之为大砂山,大砂山上无法生长植物,只覆盖着一些夹杂黑色碎石的沙土。大砂山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的特殊现象。研究表明大砂山是第四纪晩期以来在气候冷暖变化背景下,主要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左下图示意大砂山区域地理环境,右下图示意大砂山地质剖面。



(1)分析大砂山“沙不袭村”的原因。
(2)判断大砂山风砂层、海蚀崖、冲积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2022-08-31更新 | 953次组卷
综合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钦州湾位于北部湾中部,由内湾(茅尾海)和外湾(钦州湾)及湾颈(连接两湾的潮汐通道)构成,是一个半封闭型天然河口海湾。外湾呈喇叭型,口朝东南,受海洋动力作用较强,其中涨潮流弱于落潮流,沉积物粒度呈现出西部粗、东部细的分布格局;内湾是河口湾,水域内海洋物种丰富;湾颈处海岸基岩裸露,受波浪作用较强,海岸不同程度地受到侵蚀后退。图1为钦州湾位置示意图,图2为钦州湾形成地质图,图3为沉积物沿程变化图。



(1)简述茅尾海的形成过程。
(2)分析钦州湾内湾、湾颈与外湾沉积物的主要来源。
(3)说明外湾沉积物粒度西部粗、东部细的原因。
2024-01-17更新 | 3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