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 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8 题号:18980938

楚科奇半岛位于俄罗斯东北部,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地势起伏较大,大部位于楚科奇山脉东部,半岛最高峰海拔1158米,北部和沿海有狭长平原。半岛上植被以苔原(苔藓和地衣)为主,但地表苔原厚度南北差异较大,南部厚度明显大于北部。楚科奇半岛人口稀少,村落也很少,民居建筑独具特色。下图为楚科奇半岛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楚科奇半岛南部地表苔原较北部厚的气候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纬度较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气温较高
B.受山脉阻挡,冷空气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C.山脉海拔高,大气较稀薄,光照条件较好
D.夏季受南部海域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
2.结合材料,推测楚科奇半岛居民房屋建筑的特点正确的是(     
①房屋墙体较厚;房屋屋顶坡度大②房屋较低矮,门窗多且大
③房屋的根基较深;房屋门窗较高④房屋就地取材,材料多采用木材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宏村位于皖南山区,历史上属于古徽州,因其独特的村落布局和古建筑遗存体现了徽州的地域文化,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整个村子的布局与水密不可分,顺地势、水势,引溪流、汇泉水,构建了别出心裁的村落水系(左图)。右图为当地的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宏村及徽州文化,正确的是(     
A.宏村水系冬季封冻不可通航B.南湖书院体现着耕读文化
C.宏村水系有防洪发电的功能D.依山傍水体现徽派建筑风格
2.徽派建筑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景观。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黄土深厚B.河网稠密C.地形崎岖D.耕地集中
2023-06-19更新 | 141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蘑菇房(如下图)是哈尼族人所居住的特色房屋,房屋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房屋分为三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农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用泥土覆盖。哈尼族居住的云南哀劳山垂直差异明显,降雨量较大(一般超过1200mm),雾多,日照少。完成下面小题。

1.蘑菇房采用厚重的土基墙,主要原因是(     
A.抗强风的侵袭B.抗震能力强C.室内冬暖夏凉D.房间隔音效果好
2.蘑菇房中层设火塘利于延长蘑菇房使用寿命,主要原因是(     
A.冬季湿冷,烤火取暖B.上升热气烘干茅草顶,减缓草料发霉
C.烘干墙体,熏制食物D.火烟味驱虫杀菌,便于室内粮食储存
3.顶层用泥土覆盖,主要功能是(     
A.防火B.防潮C.防雷D.防虫
2024-05-05更新 | 359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风土人情的形成与当地地理环境关系密切。下图为东北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满族和蒙古族主要分布地区的分界线为(     
A.大兴安岭B.小兴安岭C.太行山D.长白山
2.图示阴影区域(     
①肥沃的黑土可为稻米提供充足营养,单位面积年产量居全国第一
②生长周期长,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东北大米营养积累
③人口稀少,开发较晚,生态保护较好,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
④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实现立体农业开发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3.“东北三怪”习俗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     
A.“窗户纸糊在外”是因为室外寒冷漫长,室内气温高,湿度大
B.“姑娘叼着大烟袋”是女性的专利,彰显了女汉子的豪放性格
C.“养个孩子吊起来”是因满族和傣族多为游牧民族,便于迁移
D.“东北三怪”习俗的形成是由于当地山环水绕,自然条件优越
2022-08-02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