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人口 > 人口的空间变化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90089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已公布人口数据的29个省(市、自治区)看,2022年有17个省(市、自治区)常住人口数量实现正增长,广东、山东、河南的常住人口总量仍名列前三。其中有10个省(市、自治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常住人口增量最多的浙江省,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仅为0.04‰,这反映了前一年大部分常住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依靠机械增长,各省(市、自治区)人口回流现象明显。下图为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热点分析图。

(1)描述我国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热点分布特征。
(2)说明人口回流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
(3)分析大多数省(市、自治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养老方式(像鸟儿一样随着气候或季节变换选择不同的地域养老)。每年入秋后,数十万来自东北三省、北京等地的老人涌入海南,使其逐渐成为重要的冬季养老地。

材料二:三亚市地处海南岛南端,每年有两次正午出现“立竿无影”现象(图2)。该市某地其中一次出现在6月1日。三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300mm且大部分集中在6—10月份,图3示意三亚全年气温变化



(1)估算三亚市某地再次出现“立竿无影”现象的日期,并说明判断理由。
(2)根据图1,描述海南岛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比较三亚市冬季和夏季日温差的大小,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4)试分析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对海南当地的影响。
2024-01-11更新 | 123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镇,每年增加的常住人口数量达到四五十万人,相当于一个中小城镇的规模。

材料二:随着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北上广”等地的“大城镇病”日益突出,城镇承载力已经接近极限。

材料三:几年来“逃离北上广”已成为一个时髦概念。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怀揣梦想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1)简析人口大规模流入“北上广”的原因及给这些大城镇带来哪些影响?
(2)材料二指出“北上广”等地的“大城镇病”日益突出,请提出治理措施。
(3)材料三中“城归”现象使我国中西部地区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试分析原因。
2021-05-27更新 | 110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电视剧《山海情》讲述的是20世纪80年代从贫困落后的西海固(宁夏中南部山区的统称)搬迁到北部戈壁荒滩玉泉营(现为闽宁镇)的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西海固地区地处黄土丘陵区,山大沟深,植被稀少,长期干旱,严重缺水,生态环境脆弱,自古以来便有“苦瘠甲天下”的称号。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中国菌业发展迅速,成为农民脱贫致富重要途径。为了扶持宁夏发展,精准扶贫,福建以当地闽宁镇为示范点,成功在沙漠戈壁推广种植生命力顽强的节水植物巨菌草,以此取代木材栽培菌(菇),并利用巨菌草饲养畜禽,发展菌草生态循环农业。目前,闽宁镇大棚菌(菇)生产已初具规模。



(1)指出移民搬迁后西海固的主体功能区类型以及搬迁后对西海固地区的有利影响。
(2)根据材料信息评价迁入地闽宁镇发展经济的区位条件。
(3)分析发展菌—草—畜生态循环农业的综合效益。
2022-08-02更新 | 3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