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构造地貌的形成 >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5 题号:19008944

某团队开展“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演变”研究,得出表数据。当地的国道与省道划分为高等级道路,县道、乡镇公路划分为低等级道路,其他的农村公路为无等级道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与等级道路的距离乡村聚落数量(个)乡村聚落分布密度(个/平方公里)
2005年2015年2005年2015年
高等级道路(<1000m)低等级道路(<500m)605352220.850.67
高等级道路(1000~2000m)低等级道路(500~1000m)343727370.530.39
高等级道路(2000~-3000m)低等级道路(1000~2000m)513740460.540.41
高等级道路(>3000m)低等级道路(>2000m)14178107610.570.46
1.研究区内远离等级道路的乡村数量较多,主要原因是(     
①无等级道路的占比高2乡村的规模小③耕地资源分散④农业商品率低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与研究区乡村聚落密度的变化呈高度正相关的因素是(     
A.等级公路的路网密度B.全域乡村的人口出生率
C.近郊乡村的城镇化率D.偏远乡村的交通通达性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面左图为“某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右图为该大陆R河干流某河段处的景观。读图下面小题。

1.右图景观大致位于
A.a河段B.b河段C.c河段D.d河段
2.图中传统民居建在高地的主要原因是
A.就近获得水源B.降低居室气温
C.向外扩大耕地D.避免洪水灾害
3.沿R河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A.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2017-12-26更新 | 3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西江千户苗寨是我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河流两岸吊脚楼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降水D.地形
2.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9-17更新 | 289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聚落分布景观。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B.水源C.地形D.气候
2.该地交通线
A.密集B.呈“之”字形C.呈网状分布D.平直
2019-06-17更新 | 1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