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人口 > 人口的空间变化 >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4 引用次数:98 题号:19348278

2022年5月,联合国移民署发布了《2022年世界移民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国际移民约为281亿。下图示意1990~2020年亚洲国际移民数量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1990~2020年(     
A.亚洲区域内的移民数量一直呈现递增的趋势B.迁入亚洲地区移民多来自拉丁美洲等欠发达地区
C.亚洲与北美地区人口流动最为频繁D.亚洲地区移民更倾向迁入欧洲地区
2.形成近二十年来亚洲区域内移民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交通条件逐渐改善B.移民门槛降低
C.区域发展差距增大D.自然环境恶化
22-23高一下·江苏常州·期末 查看更多[3]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推荐1】在人口向城镇流动过程中,不同的人口有长期居留(居留5年以上)意愿、定居(在流入地购房)意愿和落户(将户口迁入流入地)意愿。人口流入城市中一般由短暂居住逐渐变为长期留居,购买住宅后变为定居,最后才会落户。不同级别的城市居留意愿率不同。下图为居留意愿的城市比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直辖市及深圳落户意愿率高于定居意愿率的主要因素是(     
A.房价高低B.交通通达度
C.就业机会D.环境质量
2.普通地级市长期居留意愿率高的有利影响表现在(     
A.提升城市等级B.促进经济发展
C.扩大用地规模D.改善城市交通
3.为提高县级市落户意愿率,应该(     
A.增加县级城市数量B.多建设高层住宅
C.建设城市轨道交通D.承接产业转移量
2023-08-28更新 | 87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在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后,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一省范围看,公共资源首先重点配置在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更好的发展机会、更高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与省内其他城市之间的“势差”。在城市“势差”的影响下,人口呈现阶梯式迁移模式。读 “我国人口阶梯式迁移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更大的优势是(     
A.基础设施B.地理位置
C.经济发展水平D.文化教育水平
2.促进人口按照“人口呈现阶梯式迁移”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同城市之间(     
A.思想观念差异B.文化差异
C.距离差异D.经济水平差异
3.与省会城市相比,在城市之间“势差”的影响下地级市城市可能会出现(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B.郊区城市化明显
C.人口迁入与迁出明显D.再城市化
2021-07-10更新 | 673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推荐3】人口流动是改变人口格局的基本动力,流动人口的吸引中心是城市。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改变的主要要素。流动人口区域不均衡性进一步加强,聚散态势日益明显,流动强度与城市等级存在正相关,一、二线城市依然是流动人口的极化中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2011--2017年流动人口流动特征的描述,可能正确的是(     
A.流动范围与距离衰减呈正相关,而与城市等级无明显关系
B.省际流动人口主要集中于中西部经济不太发达的城市
C.省内跨市流动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
D.市内跨县的流动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小城市,吸引范围有限
2.读图,推测①②③线对应的流动人口正确的是(     
A.①—省内跨市②-省际③—市内跨县
B.①—市内跨县②—省内跨市③—省际
C.①—省际②—省内跨市③—市内跨县
D.①—省际②—市内跨县③—省内跨市
2022-10-19更新 | 4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