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4 引用次数:87 题号:19436362

生物避难所通常是指在气候变恶劣的条件下动植物能够存活的区域。生物避难所能在冰期保护原有及迁入物种免遭劫难,受保护物种在冰期后以此为起点,借风力、流水、动物等媒介扩散并演化出亚种和新物种。下图示意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末次冰盛期避难所分布及扩散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温带针阔混交林在末次冰盛期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B.风向C.热量D.光照
2.末次冰盛期温带针阔混交林树种可以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之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海面扩大,摩擦力小,风力强劲B.陆地降温,冬季风更强
C.三地位置邻近,无高大山脉阻隔D.此期间,动物迁徙活跃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根河市位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全市海拔高度多在700~1300米。它是我国出现-40℃以下天气时间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地区,由此被称为“中国冷极”。与该市同名的根河地处断裂带,存在无数不冻河段,从早到晚不断蒸发水汽,冬季常出现冰雾(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微小冰晶悬浮于空气中形成的雾)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冬季,根河许多河段不冻是由于这些河段(     
A.落差大,流速快,河水难以冻结B.河水深,水量大,水体比热容大
C.地处断裂带,有大量地下泉水补给D.风力强劲,河面浮冰被刮走
2.冰雾景观出现时,当地(     
A.气温较高B.风力较小C.相对湿度低D.空气质量好
2022-07-04更新 | 649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老头树”树干普遍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湿度较小B.根系弯曲发达C.水土流失严重D.热量条件不足
2.调查发现,发育形成小老头树的地区林下草本植物生长也受到影响,其原因可能是小老头树(     
A.遮挡光照多B.吸收水分多C.消耗肥力多D.降低温度多
2022-02-13更新 | 222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下图为我国西北某盆地地形剖面图。该地气候干旱,年降水量仅为210mm,但是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100mm,且盐湖面积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地下水埋藏较深的主要原因是
A.沉积层厚B.地下水位高
C.下渗较少D.地势较高
2.推测本区域内多年实际蒸发量可能为
A.2310mmB.2100mm
C.210mmD.2500mm
3.图中最有可能出现绿洲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19-07-08更新 | 3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