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球上的水 > 水循环 >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85 引用次数:114 题号:19565755

小浪底水利枢纽战略地位重要,工程规模宏大,水沙条件特殊,2001年年12月全部竣工。下图是黄河靠近入海口某水文站1976~2018年输水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1976-2001年,2002-2018年洪峰提前的原因是(     
A.气候变化B.调水调沙C.植被恢复D.南水北调
2.黄河口径流量变化将导致(     
A.河口地区地下水位变幅变小B.黄河三角洲面积出现萎缩
C.黄河下游河段通航价值提高D.入海口海潮入侵次数增加
22-23高二下·天津·期末 查看更多[4]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1】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
A.黄河B.太阳辐射
C.我国的夏季风D.我国的冬季风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  )
A.①B.④C.⑤D.⑥
2019-12-29更新 | 162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以此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下图为某同学拍摄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某小区地面铺设的鹅卵石和透水砖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面铺设鹅卵石和透水砖可以(     
A.增大地表径流B.增加雨水下渗C.减少降水量D.减少水汽输送
2.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做法是(     
A.开采和利用地下水B.全面绿化建筑物屋顶
C.发展污水处理技术D.植树种草、保护湿地
2023-11-26更新 | 140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 (0.85)
【推荐3】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出现了“一雨即涝”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我国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对策。 通过增加城市“海绵体”,使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回答问题。
1.不属于造成城市“一雨即涝”的人为原因是
A.城市建筑改变了原有的地貌B.城市用地改变了土地性质
C.城市扩展破坏了原有的水系D.城市发展减少生物的种类
2.下列活动不属于建设城市“海绵体”的是
A.扩建下水管道B.铺设透水路面C.建设地下雨水收集和储存系统D.扩大城市绿地
2018-04-03更新 | 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