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人口 > 人口容量 > 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题型:单选题-单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97 题号:19624353
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人口承载力较低,主要因为(     
A.人口密度大B.地区开发程度低
C.自然资源条件差D.科技水平低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的影响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2.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合理容量要求同一地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口数量稳定。
B.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人口合理容量
C.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3亿人
D.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2019-05-07更新 | 9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读“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数量假设情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如果一区域现阶段耕地资源可承载10000万人,水资源可承载8000万人,矿产资源可承载50000万人,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可能是(     
A.小于8000万人B.8000~10000万人
C.10000~50000万人D.大于50000万人
2.如果要扩大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引进产业,加快资源消耗②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发现新的替代资源④提高该区域消费水平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人口激增使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小,其原因可能有(     
①替代资源增加②环境得到治理③社会秩序混乱④战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4-28更新 | 281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目前,广为人知并被广泛应用的发展指标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人类发展指数(HDI5)。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进程可以用人类发展指数与生态足迹两个指标综合评价。图1中的粗线代表中国从1970年到2008年的发展轨迹,图2是2003年全球7地区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读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对生态足迹的判断,正确的是(     
A.目前没有一个国家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
B.1970年至2008年中国人类发展指数增加缓慢
C.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会驱使生态赤字持续下降
D.人均生物承载力是人类生产与消费的生态足迹应该达到的阈值
2.由于自然条件和生产结构、消费水平的不同,世界不同地区的生物承载力和生态足迹差异很大,所以说(     
A.北美生物承载力很高,所以拥有全球最大的生态盈余
B.高低收入国家人均生态足迹的最大悬殊在于食物需求
C.7个地区比较,欧洲联盟国家的发展是最合理的
D.石油高收入国家多位于图1中的第I象限
3.对于全球及地区生态足迹和生物承载力的认识,错误的是(     
A.仅仅能够满足甚至不能满足自身生存的中低收入国家根本没有减少资源利用的余地,可能需要提高绝对消费水平
B.基于公平性原则,现时世界各国在道义上承担的责任均等,都应协助世界经济过渡至更具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前景
C.从实用角度而言,地球是无限的,唯一的局限在于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和对资源长距离运输的能力
D.中国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加工基地,这使中国为减少欧盟和美国等全球资源消耗大国的生态足迹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09-09更新 | 10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