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镇化 >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城镇化问题的形成、表现、措施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5 题号:19683421

中国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长期以来呈现出城乡严重分割对立的现实,由此衍生出日益严重的“城乡病”。为破解城乡发展严重对立格局、加快建立城乡统筹长效机制,我国持续致力于引导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向同步化、融合化和共荣化方向发展。下面是城乡融合发展演替的理论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前,我国出现的“乡村病”主要是(     
①土地撂荒②住房紧张③交通拥堵④环境脏乱⑤空巢青年
A.①④B.②④C.①⑤D.②③
2.下列关于我国城乡融合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城乡融合度
B.当前正处于高度融合向深度融合阶段过渡
C.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心在农村、推动力在城市
D.城乡融合发展阶段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下降
3.下列对缓解我国“城市病”作用不显著的是(     
A.乡村引进城市产业B.鼓励外出务工
C.完善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D.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22-23高三上·湖南长沙·阶段练习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是指一个直辖市或地级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较2010年增加约7600万人。图为我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较快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城镇化政策差异显著B.市区基础设施完善
C.市区环境污染较严重D.区际产业分工差异
2.2010-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农业发展水平降低B.乡村老龄化问题加剧
C.城镇产业结构失衡D.城镇劳动力数量过剩
2024-01-13更新 | 146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据“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绿化带主要起保持水土的作用            
②绿化带面积大,不易发生城市内涝
③裸露地面铺设砂石不容易造成扬沙天气且不容易堵塞下水管道
④下凹式绿化带易造成城市内涝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0-08-13更新 | 49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3】截止到2012年2月15日,北京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01.7万辆,北京购车摇号限购政策让500万辆的出现推迟了11个月,预计到2016年,北京机动车将突破600万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车辆增多对城市的最大影响是(     )
①造成交通拥堵       ②破坏城市绿地             ③污染城市大气
④造成能源浪费       ⑤占用城市大量空间       ⑥加快人口的迁移和流动
A.①②⑤B.③④⑥
C.②④⑥D.①③⑤
2.为缓解北京市车辆增多带来的交通拥堵状况,除材料中的措施外,还可以采取的现实措施是(     )
①积极发展公共交通②增大车速③限制高峰期外来车辆进入市区④拓宽马路⑤适当发展地铁、高架桥等交通方式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④⑤
2020-05-19更新 | 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