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题型:综合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19701315
我国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暑期进行了一趟南美洲之旅,旅途中在①地看到了热带雨林景观,在②地观察到了安第斯山脉植被的垂直变化,在③地看到了热带荒漠景观。读旅行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关于①地景观形成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纬度低,全年气温高
B.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C.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D.海拔高,太阳辐射强
(2)请补充完整②地由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变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______、山地针叶林带、高山灌木带、高寒草甸带、____________
(3)按正常的地域分异规律,③地应该分布着______景观。以下关于③地热带荒漠景观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垂直结构复杂,常见茎花、板根       B.地表植株矮小,地下根系发达,耐旱性强
C.叶片宽阔,夏绿冬枯             D.以松、杉为主,抗寒抗风

相似题推荐

综合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所示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草)等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种植的树木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材料2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树木蒸腾的水分一般大于草地蒸散的水分,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图示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提出改变“小老头树”现象的对策。
2023-01-08更新 | 298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地处天目山东麓河网纵横的太湖平原地带。下图为良渚古城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组成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遗址,也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最早堤坝系统之一。

(1)考古学家在古城发现数量巨大的废弃炭化稻米,据此推测该地当时的地理环境特点。
(2)据图描述古城空间布局特点,并推测内城和宫城两个区域的主要功能。
(3)良渚古城外围建有城墙和山前长堤,推测修建它们的建筑材料及其来源。
(4)根据材料,分析良渚先民建设该水利系统的原因。
2020-06-11更新 | 135次组卷
综合题 | 适中 (0.65)
【推荐3】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分布区。地质学家刘东生通过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研究,向世人展现了该区域两百多万年以来自然环境的变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距今两亿年前,黄土高原所在地区有个巨大的庆阳湖,那时生长的茂盛森林已变成如今的煤炭。青藏高原抬升逐渐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沙漠、戈壁。此后的两千万年来,强劲的西北风吹来了沙尘;大约距今一百多万年开始,黄河蜿蜒流经该区域,成就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

资料二“风成说”(黄土高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于强劲的偏北风所携带的尘土堆积,再经过成土作用形成。

资料三下图为洛川地区某黄土剖面及土质分析信息示意图。


(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土母质为(     
A.古老湖泊洼地中的淤泥B.当地岩石碎解的沙石
C.风源地区的沙粒和细尘D.黄河携带而来的泥沙
(2)结合不同颜色土层的土质分析结果判断:壤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生长的植被应以____(选填:森林/草原/荒漠)为主,气候较____(选填:湿润/干旱);黄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风力相对较____,生长的植被可能为____(选填:森林/草原)。
(3)洛川地区黄土呈现深浅颜色土层交替的变化,说明两百万年以来,当地反复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____(选填:地形/气候)。
(4)综上,黄土高原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气候、________等自然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4-01-12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