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行星地球 > 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 地震波分类及其传播特征
题型:填空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9743731
地震发生时,地下物质受到强烈的冲击,从而产生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之为______

相似题推荐

填空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读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

(1)图中m、n表示地震波。其中表示横波的是         
(2)b表示          面,该面以上B层名称为           层,该面以下C层物质的状态可能是         
(3)A层的厚度特点为         。B层的顶部和A层的全部,合称为         圈。
2018-01-14更新 | 123次组卷
填空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A圈层厚薄不一,一般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厚,____(填“大陆”或“大洋”)部分较薄。
(2)软流层被认为是____的发源地,它位于图中的____(填字母)圈层。
(3)①界面为____(填名称)②界面为____(填名称),其中②界面以下横波____,纵波____,这说明该界面以下物质状态可能为________态。
2022-10-20更新 | 199次组卷
填空题 | 适中 (0.65)
【推荐3】地心游记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所著的长篇科幻小说《地心游记》讲述了探险家布洛克教授同他的侄儿同克赛和向导汉思斯按照前人的指引,在地底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艰辛跋涉,进行科学探险的故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放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目前人们主要靠各种间接手段了解地球内那。

材料二1901年,克罗地亚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材料三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莫霍洛维奇和古登堡,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慢和地核三个圈层。如图为“地展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图”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图中的短波A为____波,地震波为B改____波,不连续面D为____面,不连续面F为____面。
(2)图中地震波波速较快的是____(填字母)被,它能在____中传播。
(3)图中C为____,E为____,H为____,其中G的物质状态为____,原因是____
(4)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迟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     
A.北京B.拉萨C.成都D.上海
2023-03-21更新 | 4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