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人文地理 > 城市与乡村 > 城镇化 > 城镇化概念及意义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65 题号:19863340

2018年河南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将河南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以此来促进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指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城镇化。下图示意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地区内差异演变(基尼系数:数值越大表示差异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内差异始终最大的地区为(     
A.豫西豫西南经济区B.中原城市群C.豫北经济区D.黄淮经济区
2.下列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高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只受自身因素影响B.高水平地区对相邻地区城镇化具有阻碍作用
C.主要受自然资源影响D.低水平地区会阻碍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城市化是指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②城市化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并在城市地区集中的过程
③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都很低
④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018-01-07更新 | 98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安徽省淮北市因煤而兴,缘煤而建,是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2000年后城市开始转型发展,城乡聚落空间结构也随之变化。根据相关研究,1990-2020年间淮北市城乡聚落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乡三元发展、主城区极化、城··乡融合发展”3个阶段。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淮北市城乡聚落演变阶段描述不正确的是(     
A.a阶段“城·矿·乡”系统相对独立发展
B.b阶段主城区快速扩张,“城·矿”对立加剧
C.c阶段生产要素在“城·矿·乡”间流动频繁
D.城乡聚落空间结构由均衡模式-单核模式-多核心模式演变
2.淮北市城乡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是(     
A.政府政策引导B.交通条件改善
C.产业结构调整D.市场需求变化
3.融合发展阶段,“矿-村”在经济转型发展中面临的矛盾不包括(     
A.采矿塌陷区复垦程度较低B.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
C.矿区内外部交通建设滞后D.乡村和农田限制矿区发展
7日内更新 | 12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下左图示意某城区地理要素变化,右图为城镇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甲反映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某种重要现象,其成因不包括(     
A.人们对城镇环境质量要求提高B.乡村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C.城乡之间交通条件不断改善D.郊区生产协作条件更为优越
2.图甲反映的现象可能出现在图乙中的(     
A.Ⅰ阶段B.Ⅰ和Ⅱ阶段C.Ⅱ阶段后期和Ⅲ阶段D.Ⅱ阶段
2022-09-05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