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地理综合库 > 自然地理 > 地表形态的塑造 >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 外力作用 >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影响
题型:单选题-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5 题号:19875486

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某些洞穴景观中,有一颗颗浑圆或近圆形的“珠子”浸在相对平静无流动的浅水中。它是由洞顶滴水落入水中后遇到小岩屑逐渐形成的,呈现出“汤圆”、“弹珠”、“黄豆”、“西米”等不同形态,数量上也成千上万,被称作“穴珠” (图1)。当“穴珠”持续发育中遇到某种环境条件的变化,就会变为以侧面增长为主,形成“穴饼”(图2),积水将“穴饼”胶结粘连,呈现“冰冻”状态。



1.形成“穴珠”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冰川侵蚀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D.流水堆积
2.推测典型“穴珠”“穴饼”所属的岩石类型为(     
A.花岗岩B.砾岩C.石灰岩D.大理岩
3.形成“穴饼”的某种环境变化最可能是(     
A.水位下降B.冻融加剧C.气温降低D.地壳抬升

相似题推荐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1】大块的岩石被一个小小的支点顶起,看上去摇摇欲坠,而又处于平衡状态,这类岩石被称为平衡石。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地平衡石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构成图示平衡石的岩石最可能为(     
A.页岩B.石灰岩C.玄武岩D.花岗岩
2.平衡石形成的地点往往海拔较高,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     
A.光照条件好B.地表径流量大C.昼夜温差大D.风力作用强
2023-09-27更新 | 125次组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 (0.65)

【推荐2】野柳地质公园位于台湾新北市,野柳是一个长约1700m的突出于北海岸的海岬。这里的岩岸地形也曾见识过惊涛骇浪,后因上升运动形成海岸平台。平台上有蕈状岩、蜂窝岩、烛台石、风化纹、溶蚀盘及各种奇形怪状的岩石。蕈状岩外观似蘑菇,细细的颈部顶托着一个“大脑袋”,“头颅”较为完整,而细细的颈部大都不堪重负。其中最著名的为“女王头”,其颈部修长,脸部线条优美,神态像极了昂首静坐的尊贵“女王”。下图为蕈状岩群及“女王头”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达1700m的野柳海岬属于(     
A.海水堆积地貌B.海水侵蚀地貌C.风力侵蚀地貌D.河流沉积地貌
2.“女王头”未来可能(     
A.头部很快被雨水侵蚀消失B.颈部因吸收水分变粗
C.头部很快被海风侵蚀消失D.颈部受侵蚀断裂
2022-08-25更新 | 204次组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2016年 9月 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吸引着世界目光。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洼坑的形成原因是
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海浪侵蚀
2.下列旅游景观与图中洼坑形成原因类似的是
A.新疆魔鬼城B.桂林山水C.挪威峡湾D.海南天涯海角
2018-03-28更新 | 1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